【解密】德國工業4.0的四個神話和一個真相
當上述所有技術集中在一起,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對企業管理者來說,有了這些技術,我們應該怎么做?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8947.htm首先我需要了解我們的物理系統。如果我有一家工廠,我需要知道工廠生產什么,有什么設備,需要什么工具和技術?然后把這些物理系統投射到數字世界,在數字世界建立起數字模型。為什么現在我們可以這么做?因為我們有了互聯技術,有IPv6,有強大的運算能力和非常大的存儲空間,有傳感器,可以把物理系統轉換成數字模型,那么我們就可以在數字世界進行優化設計、優化流程,直至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然后運用到物理系統中。

這就是工業4.0背后的基本原理,即將物理系統投射到數字世界進行優化,再運用到物理系統。結果就是我們可以更好地跟蹤產品,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的利用率,更靈活地應對不斷變化的需求,增強流動性,用更少的錢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了這些新技術,未來的制造方式、運輸配送方式和商業模式都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四個神話之一:數字化生產
位于硅谷的思科公司是一家基礎設施領先的公司,在它的總部,你可以在大屏幕上看見思科分布于全世界的工廠,點擊一個工廠的圖標,就可以看見工廠的具體情況,發現工廠遇到的問題;工廠里的工人佩戴增強現實眼鏡,如果機器有問題,增強現實眼鏡可以提示工人如何修理;遠程儀表盤可讓一切都視覺化。
未來的工廠里幾乎看不到工人,都由機器手臂進行操作,兩年前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制造商之一的KUKA公司推出了一款只有24公斤重的輕型機器人LBRIIWAR800,體重輕意味著靈活,可以隨時移動,身體帶有傳感器,遇到障礙物時還可以停下來,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
四個神話之二:數字化制造
增材制造就是一種數字化制造,更具體地說就是3D打印和4D打印制造。3D打印有很多好處,它可以制造出很多傳統工藝制造不出的復雜部件;相對于鍛造,它的冷卻效果更佳,因而可以提高效率,縮短投放市場的時間;內部的蜂窩結構,使得3D打印產品的重量更輕;還能減少組裝元件的數量。
在Gartner曲線上,3D打印在B2B領域已經是比較可行的技術,但目前還比較小眾,航天、奢侈品、醫療等高端制造業已經開始使用3D打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