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界動態 > 工業4.0將把制造業帶往何方?

        工業4.0將把制造業帶往何方?

        作者: 時間:2016-03-17 來源: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收藏
        編者按:2014年,德國率先提出了國家工業4.0戰略,繼而引發了美國制造業智能制造聯盟和中國智能制造2025的積極響應。與此同時,中國互聯網+掀起了一波熱潮讓很多制造型企業陷入困惑和迷茫。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德國以實體為主導的經濟一枝獨秀,引發了人們對地位和價值的重新思考,也為持續向服務業和虛擬經濟轉型的經濟體帶來了很多啟發。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8353.htm

          在這種趨勢下,為核心的實體經濟的生存空間和未來前途到底在哪里?

          它在整個經濟結構中的戰略地位是否發生了變化?

          德國的隱性冠軍是否還有存在價值?

          德國與中國智能制造2025會有哪些不同?

          為什么發生在德國?

          德國作為全球信息化強國,走的是一條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道路。德國是一個演化的、漸進式創新過程,它不是革命。

          在德國的制造企業中,工業4.0的概念實際上是在物料管理系統、ERP系統、裝配和包裝系統及物流系統基礎上逐漸、集成整合和優化基礎上,通過數據一致性、數據集成、數字建模與仿真、車間控制、生產自動化與控制、規劃與預測等信息化應用漸進式發展而來。這種連接將促進端到端的信息流動和信息分享,加速對客戶需求的交付速度,增強滿足大規模定制的要求和生產的柔性化能力,降低供應鏈的協同成本,從而增強產業體系、集群的整體競爭力。



          德國信息化戰略的核心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啟動在1997年,從建設網絡工廠開始(工廠有IP地址),到2001年E-工業服務(在規定時間遠程對設備進行維護);2009年的自組織生產(對設備狀態進行監控,由機器決定何時對設備進行服務);到2014年的工業4.0(從管理者駕駛艙、產品的虛擬設計、虛擬生產、并行混合工程,從設計、模塊到車間的整體云控制平臺建設),德國工業信息化經過近30年的努力和持續的漸進式創新,建立了一套不斷完善的工業互聯網體系。

          這個體系的核心原理是連接,即將人-物-服務和流程不同要素進行關聯協同,使得這些要素之間具有讀寫、信息處理、數據交換、決策優化的能力。是其工業體系從信息化、數據化、自動化到智能化發展歷程的延續和漸進式創新的升級,通過上述要素的連接,持續推動管理和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將分布式的制造企業和客戶進行橫向和縱向的組合,增強要素之間整體協同的能力,降低企業分散式布局、客戶大規模定制和快速交付所帶來的管理復雜性。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關鍵詞: 工業4.0 制造業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山区| 木里| 扬州市| 黑山县| 南丰县| 库车县| 鄯善县| 隆林| 河津市| 健康| 大兴区| 伊吾县| 新安县| 彭水| 江永县| 合肥市| 博乐市| 新邵县| 新民市| 屏山县| 汤原县| 电白县| 青海省| 磴口县| 惠安县| 丰顺县| 囊谦县| 平凉市| 宜兰市| 遵化市| 曲麻莱县| 广平县| 贵南县| 民丰县| 象州县| 阳东县| 新安县| 依兰县| 武乡县| 民丰县| 平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