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有進 中芯的未來“不止于業績”
國際一流的資本支出轉換率:全球第二,為未來擴展奠定堅實基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3/288047.htm制造業是半導體產業的基礎和核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綱要中對制造業的發展寄予了很高期望。所以大基金成立伊始,就規定基金總規模的60%投給制造業。但,半導體制造業畢竟是一個吞金獸,需要長期的、巨額的資金投入,幾十億的美金能帶來多少業績,資本投資轉換率就成為考核一個Foundry未來擴展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今年,中國有多條新的十二寸生產線開建,那每家公司的資本投資轉換率就尤為關鍵。對一些地方政府來說,盲目投資重金進入半導體制造業,就更要先算算納稅人的真金白銀砸進去,能帶來多少業績?
數據勝過“常識”。2011年至2015年,中芯國際的資本支出銷售額轉換率高達30.08%,這個世界一流的數據僅次于臺積電,高居第二!也就是投入10億美元,臺積電可以轉換成3.59億美元的銷售額,中芯國際可以轉換成3.01億美元。而位列第三和第四的Global Foundry和聯電只能轉換成0.93億和0.68億美元。
全球四大代工廠2011-2015年資本支出-銷售額轉化率對比

單位:百萬美元
在更關鍵的資本支出凈利潤轉化率上,中芯國際和臺積電幾乎持平,遠遠領先于聯電和GlobalFoundry。每投資10億美元,臺積電和中芯國際差不多可以賺到1.6億美元。而聯電賺不到2000萬美元,而GlobaFoundry卻還在虧錢。知道為何投資者不愿意投資Foundry了嗎?知道二流的Foundry為何只能忽悠政府,卻拿不到哪怕一分專業投資的錢了嗎?
全球四大代工廠2011-2015年資本支出-凈利潤轉化率對比

單位:百萬美元
如何將高額的投資,轉換成實際的業績,中芯國際取得了寶貴的經驗,這更為未來高速擴張奠定了堅持的基礎。正是有此經驗和信心,中芯國際2016年的資本支出才敢高達創21億美元!這幾乎接近中芯國際2015年全部的銷售額!
相信,中芯有此經驗和信心,加上包括大基金等在內的股東的大力支持,中芯未來肯定在高速擴展的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績!
先進技術:取得關鍵突破
與上面亮眼的業績相比,中芯國際過去一年在先進工藝上取得的關鍵性突破更讓業界為之鼓舞。
因為技術來源缺乏、研發團隊自主等多方面原因,一直以來,28納米的研發就被看作是“難以承受之重”,也成了中芯國際臥薪嘗膽的一個重要突破點。“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過去一年中芯在28納米的研發和量產上均取得了關鍵突破!2015年8月10日,中芯國際和高通共同宣布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PolySion)成功生產高通的驍龍處理器,這是28納米核心芯片實現商業化應用的重要一步。更令人可喜的是2016年2月17日,中芯與聯芯科技共同宣布,中芯28納米HKMG制程成功流片。在第四季度的業績中,28納米的銷售額達到了183萬美元,并且預估在2016年全年會實現100倍的增長!
首次自主研發成功28納米先進工藝,可喜可賀。與和高通聯手成功量產28納米PolySion先進工藝相比,中芯在28納米HKMG上取得的成功更讓人自豪。首先,國內客戶的設計能力比高通等國際領先公司差很多,能和國內客戶共同研發先進工藝對中芯的要求和鍛煉,更高,更具挑戰。但也更具有“可復制性”,能夠幫到更多中國的中小客戶。其次,中芯通過28納米先進工藝的自主研發,鍛煉了自己的國內研發團隊。2016年,國內很多跨國并購都因為政策限制等種種因素折戟沉沙,更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真正先進的技術是買不來的,也是合資不來的。國家和業界對中芯的期望肯定是自主研發先進工藝。這需要一支精干、自主、年輕的研發團隊。現在攻克的是28納米,對中芯來說下一個重要任務就是14/10納米的研發。經過28納米的大練兵,相信對在14和10納米等更先進工藝上的研發上奠定堅實基礎。
積硅步以至千里。先進工藝上,中芯雖然走得慢一些,但走的穩一些。這是中芯過去一年取得的最大成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