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已成過去式 樂視崛起“TABLE”正當時
連接、開放與共享才是王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7391.htmBAT之所以能成為巨頭,生態系統的布局只是前提,在他們所搭建的生態里,連接、開放和共享才是王道。
經過數年的吞并與擴張,BAT實現了“人與信息”、“人與商品”和“人與人”的連接,并對所有用戶開放,讓用戶可以在這個生態里得到最好的服務,實現用戶價值。
放眼當下的互聯網企業,能實現生態鏈開放與共享的并不多,而樂視恰恰是其中之一。簡單地說,樂視生態實現的就是“人與內容”的連接,在這個生態鏈條里,人們可以在不同場景的終端里,找到及時的資訊、優質的影視作品、豐富的自制節目和受眾廣泛的體育賽事。
豐富的版權和IP儲備,讓樂視在各家都在爭奪流量入口的今天占得先機。機構發布報告顯示,樂視視頻已經晉身網絡視頻行業第二位置。
除了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樂視跨產業鏈的重構也為傳統產業注入了生機:樂視影業讓一系列優質IP實現了商業變現;超級電視與TCL牽手,傳統電視企業在互聯網時代找到了新的定位;樂視體育成立一年多,撬動了沉睡在產業鏈上的資本;超級汽車與阿斯頓馬丁和FF聯手,汽車制造和互聯網科技要顛覆傳統的汽車概念——總之,只要你愿意,樂視可以和你一起顛覆。
談到樂視要造車,樂視控股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劉弘曾說,“電視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電視,手機也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手機,汽車更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汽車。樂視為什么做超級汽車?因為我們看到了趨勢。除了智能化、互聯網化、社會化,還要加上電動化。”
樂視生態共享的效果,就像劉弘在亞布力論壇年會上所說,樂視的生態經濟理論可以帶動制造行業的變化,并進而影響資本市場方面的估值,帶來的變化是從純硬件制造企業變成互聯網生態企業,在資本市場估值也完全不一樣。
有人說,生態企業都自帶風口,樂視打造的生態,恰恰印證了賈躍亭在2015年歲末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說的一句話,“做雄鷹,不必苦苦等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