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可對蘋果“來硬的”:強酸+激光破解iPhone加密
黑客隨后會在芯片的對應位置處放置體積極為小巧的“探針”,并借此讀取出UID數據。接下來,黑客會利用同樣的方式掌握手機用于“纏結”UID的算法數據與用戶密鑰,從而創建出能夠實際解鎖該手機的密碼內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7376.htm到這一步,黑客將把該UID、算法以及部分iPhone加密數據載入至一臺超級計算機,并利用“暴力”破解方式嘗試一切潛在可能性,直到找出正確的缺失用戶密鑰內容并順利解鎖全部iPhone數據。由于整個猜測過程在iPhone操作系統之外的環境下進行,因此其無需受到十次嘗試限制或者自毀機制的影響。
不過達成這一目標的前提是各項工作順利進行。如果過程中任何步驟出現偏差,甚至是脫帽與攻擊流程遭遇到一丁點意外,那么芯片可能被徹底摧毀而目標手機內存中的數據也將永久丟失。
一位獨立研究員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新聞臺采訪時指出,脫帽技術不可能成功被應用于iPhone。相反,數據徹底丟失的可能性其實更高。另一種風險相對較低的辦法是利用紅外激光進行芯片穿刺。這項技術利用顯微級外頭刺穿芯片,而后利用紅外激光發生器通過照射訪問存儲在芯片內的UID相關數據。雖然整個過程聽起來有點科幻電影的味道E安全/文,但其已經在真實世界中得到應用。舉例來說,2010年硬件黑客Chris Tarnovsky就利用這種辦法徹底破解了Xbox 360游戲主機中的微控制器。他在技術方案需配合名為聚焦離子束工作站的電子顯微鏡(他當時使用的機型售價為25萬美元)。在此之后,他可以利用顯微針對芯片線路進行任意篡改。
盡管這樣的技術方案在理論層面確實能夠侵入iPhone,但其實際可操作性卻依然非常薄弱。一方面,永久性破壞硬件的幾率高到令人無法接受;另一方面,漫長的實施周期與昂貴的破解成本會在侵入每臺iPhone時反復出現,這顯然是政府調查人員所難以負擔的。
相比之下,地方法官要求蘋果公司提供軟件以破解幾乎全部較早iPhone機型的作法則更為簡便易行。是的。蘋果方面不得不變更數字簽名以保證軟件在不同設備上正常運行,但由此帶來的投入相比之下仍然相當低廉。更重要的是,著眼于當前狀況,蘋果公司可以通過提供此類軟件保證其在未來的必要情況下實現類似的援助成效。即使在嫌疑人使用5C等不提供“安全區域”功能的情況下E安全/文,運行于底層芯片上的固件仍然能夠實現更新??紤]到已經存在先例,法院命令無需太多延伸即可要求蘋果公司提供具備增強功能的軟件以繞過“安全區域”機制的保護。
上周日發布的這篇文章提出了非常有趣的操作過程,并從技術層面上證明FBI有能力在無需蘋果公司協助的前提下從iPhone中提取數據。不過考慮到前面提到的種種理由,這種方案不可能被認真考慮——更遑論切實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