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智浦中國區總裁鄭力: NFC將成為移動支付主流
恩智浦中國區總裁鄭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認為,近場支付市場已經引爆,目前各方對移動支付的推動是前所未有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7371.htm隨著 Pay入華掀起移動支付熱潮,2月24日午間,Samsung Pay也開放了公測。當日,小米發布了新款小米5,再度支持NFC支付。
不論是 Pay、Samsung Pay還是Mi Pay,在支付環節上都應用了NFC(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通過eSE安全芯片及Tokenization隨機字符串技術,替代現實中的銀行卡。據國際市場調研機構 IHS Technology 預測,截止到2020年,具備NFC功能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22億部。
2002年就已問世的NFC技術能否借此東風強勢奪取移動支付市場?恩智浦中國區總裁鄭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認為,近場支付市場已經引爆,目前各方對移動支付的推動是前所未有的。“在當前產業升級換代局面下,下游廠商對新技術的需求和對半導體企業的發展正釋放出積極信號。”
移動支付生態已引爆
《21世紀》:小米手機2代、3代都曾配置NFC支付,但到了小米4代,由于使用頻次低便取消了NFC芯片和天線,小米5又再次配置,這個反復的過程說明什么?
鄭力:前兩年,小米認識到NFC是未來的技術潮流,嘗試把NFC應用到移動支付上,但在實踐過程中市場對移動支付并不興奮,小米認為還需要繼續培育它。同時他們也在持續關注該技術的走向和客戶應用體驗的改進成果。當下,小米認為可以正式地大規模使用這項技術了。
《21世紀》:為什么NFC很早出現但一直表現不溫不火,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手機功能中的一個“擺設”?
鄭力:首先在于外部環境。推廣過程需要消耗很大的生態鏈系統投入,一定要有一兩個在產業鏈上有實力的應用公司大力推動。今年國外手機巨頭們已經發布相關支付方式,后續還會發布,這將對市場產生強有力的引領作用,這一點上,國內現有手機廠商還做不到。
另一方面,這次國內各大銀行都以前所未有的強度推動。電信運營商從3G時代到4G時代再到未來的5G,也在尋找新的應用亮點。中國移動近期也在大力推廣帶有NFC的手機。幾方力量放在一起,目前對移動支付的推動前所未有。
《21世紀》:當前國內近場支付生態環境如何?有沒有產業發展后勁?
鄭力:目前還處于初級狀態。前兩年大家對移動支付已經逐步熟悉,嘗試用二維碼這些方式去支付。第二步大家可能需要更加便捷的途徑,第三步是更加安全,生態鏈有一個發展的變化。
引爆這個市場是非常重要的。新年伊始,知名手機廠商和銀行加入到這場便捷移動支付的浪潮,已經把整個生態鏈引爆,這對生態環境的發展非常重要。作為上游的半導體企業,我們要花更多的精力和產業鏈各方一起把生態系統培育得更安全、便捷,后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1世紀》:您如何看待NFC應用于支付的前景?隨著新支付方式的應用,當前移動支付的“大蛋糕”會被如何切分?
鄭力:我們對NFC的發展非常有信心,不僅僅是智能手機領域,在公交、安全文檔、工業4.0等領域都看到了很好的發展前景。我們相信在移動支付上也會給大家帶來便捷體驗,NFC支付未來會成為主流。當然,這并不代表取代其它的應用手段,所有的手段都是一個此消彼長應用發展的過程,產業進步對所有相關方都是一個更大的動力。
從談“降價”到談“創新”
《21世紀》:恩智浦的NFC芯片在支付領域的定位是什么?
鄭力:根據央行數據,2015年第三季度共發生了45億次移動交易,價值18萬億元人民幣,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253%和194%。我們預計今后5到10年,在城市化的推進過程中,智能、安全的支付技術會給整個產業帶來很大的推動力。其中,安全技術和金融系統的支付技術恩智浦走在全球前列。我們有信心和國內企業合作,共同把新興的移動支付市場推向更加便捷、安全、智能的未來。
《21世紀》:未來在中國市場上,恩智浦的移動支付業務有何布局規劃?
鄭力:一方面,在公交和金融支付領域積累的經驗,讓我們和國內優秀手機廠商以及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制造這些領域的廠商合作,將解決方案應用在“互聯網+”的很多領域,提供附加價值。
另一方面,我們將加強國內的研發部署,與國內企業聯合研發,把技術不斷推向新臺階。近期我們剛剛與中芯國際達成合作。今后5到10年,恩智浦不僅要把現有技術和產品拿到中國銷售,還將注重在中國的開發和生產,這意味著我們要積極融入“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戰略布局。
《21世紀》:當前移動支付的火爆會給終端廠商帶來什么影響?
鄭力:對手機廠家來說,移動支付對新產品的新價值上有很大的推動力。手機廠家已經處于每3到6個月更新換代的時候,下一步手機的發展并不在于更快地變化,而是在于產品創新。
作為半導體廠家,五年前,我們和手機廠家討論新產品時,一大半的時間都在談降價。這一兩年,手機廠商則是花更多時間講創新技術,希望通過新技術增加產品價值,進而提升單價。
國內一家知名手機廠商曾明確表示,今年不要求降手機成本,而是希望增加成本。他說,“如果你能讓我的手機成本增加十美分,我的隊伍就能讓我的手機售價增加一美金。”這聽上去不可思議,卻反映出他們對附加價值的認可。從智能手機這兩年的發展變化中,可以感覺到整個中國產業正在更新換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