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被譽為家電行業中的蘋果
在這樣的創新大師的領導下,戴森公司從來都將研發作為安身立命的基礎。為進一步強化創新的文化,戴森鼓勵荒唐、探索、失敗、共享。在他眼中,所謂荒唐的背后很可能就蘊藏著金礦,2006年推出的高速干手機就是一個所謂荒唐想法的結晶,這個市場表現良好的產品給戴森公司帶來了豐厚利潤。為了讓員工能夠蔑視傳統大膽思考,和其他企業完全不同的是,戴森只喜歡招收沒有工作經驗的年輕人,他們沒有被現有的傳統思維和工作方式所“污染”,更能打破陳規。在戴森公司,很多成功的產品都出自于這些年輕人的手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6996.htm當然并非所有的戴森產品都能獲得成功。戴森本人曾開發出一款可以模仿手洗運動的洗衣機,雖然洗滌質量很高,而且對衣物的損傷很小,但因為制造成本太高,而不得不放棄。但戴森認為失敗是創新最好的良藥,可以從中學習而進步。所以他鼓勵失敗,同時愿意失敗。戴森還鼓勵員工分享經驗和知識。其他公司往往把研發部門緊密地隱藏起來以避免技術機密的泄露。但戴森卻反其道而行,不但研發人員的工作空間全部開放共享,而且允許其他部門的員工前來自由交流,很多創意恰恰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成的。
杜絕浮華作風
和絕大多數企業家不同,戴森從來都視自己是一個工程師和設計師,而非一個商人。商人以盈利為終極目標,所以骨子里是機會主義者,如同蒼蠅逐腥,什么盈利就做什么。這種現象在中國企業界尤其明顯。但企業家應該對人生有更高的訴求,他們做企業或是出于真心喜愛這項事業的內容,如戴森和喬布斯,或是將它視為一種責任和擔當,如馬斯克和任正非。所以,他們不會輕易被誘惑,具有高遠的人生目標,只是矢志不渝地前行。企業家才是一個國家的中流砥柱。
戴森就是這樣一位真正的企業家,他的目標不是賺錢,而是設計出世界上最卓越的產品。如今68歲的他還親臨第一線,和工程師們一起開發產品。因為戴森以工程師自居,他理性沉穩、嚴謹認真,厭惡空洞浮華的作風。和所謂的管理大師和明星企業家相左,戴森是當代商業界極少數反對品牌的人。他要求公司內不允許使用品牌這個詞。公司的使命不是用喧囂而煽情的噪音強占用戶的頭腦,而是踏踏實實地打造出性能和設計都遠優于現有產品的創新。戴森也絕不為了更搶眼的設計而犧牲工程技術上的性能。所以,他的產品有時會被所謂的設計專家所詬病,但他遵循的是以卓越性能為導向的外觀設計理念,堅信最優秀的產品就是品牌自身。
為杜絕浮華慵懶的作風,戴森一再強調公司以科技為綱,新招員工進入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組裝屬于自己的無袋吸塵器,以此舉向每個員工傳遞一個明確的信息:工程技術才是戴森安身立命之本。另外,他要求員工最大限度地減少電郵和文件記錄,鼓勵員工面對面解決問題。他認為一個人發送電郵是消極拖延的表現,有問題應該馬上當面解決,只有在互動中才能快速形成解決方案。戴森本人也很少在電郵上花時間。這些做法和觀念都深植在戴森公司的企業文化中,使其永遠都沉著冷靜,堅忍頑強地開拓新領域。
反思戴森經驗
戴森公司是英國本土最杰出的高科技制造企業,其成功經驗非常值得中國企業尤其是加工制造類企業學習。在企業經營層面,戴森的故事清楚地表明,其實企業成功的秘密非常簡單,就是擁有卓越的產品。有了這樣的產品,企業就如同君臨天下的帝王,可以高高在上,遠離塵勞。但如果沒有這種產品,企業經營可真是復雜無比,需要一個企業家擁有極高的智商、情商和體力。這樣的企業家不得不殫精竭慮,日夜奔忙。但無論怎么努力,也終是二三流的人物,根本無法在全球商業平臺和戴森這樣的一流企業一爭短長。
從為人做事上,戴森作為一個企業家,其性格、工作及生活方式也可以為眾多中國企業家提供可以反思之處。首先,戴森公司完全為戴森個人擁有。因此,他可以不用考慮股東的利益,而敢于承擔風險,立足長遠大幅投入研發。其二,戴森斥巨資創立慈善組織戴森基金會,向英國若干大學和超過700所學校提供教育資金,大力培養工程技術人才。其三,戴森不喜歡管理企業的日常運行,更不喜歡弄權,只想專注于開發產品。所以,他雇傭了總裁和其他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企業。其四,因為他的卓越成就,英國女王將戴森冊封為爵士,但他為人依然非常謙虛低調。其五,戴森工作時全心投入,一回家就不再考慮公務,不接電話,不看電郵,給家人,尤其是他的三個孫子留有大量時間共享人生。最后,戴森個人財富高達50億美元,全英排名第十,福布斯財富全球排名第328名,超過高調而張揚的維京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也是英國極少數出身制造業的富人。可即便如此,戴森每晚都睡足10個小時,同時還是長跑健將。更可貴的是他與結發妻子從一而終,從無緋聞,潔身自好,擁有幸福的婚姻。這樣德才兼備的企業家才是真正的企業家,也才是一位真正令人欽佩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