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陷同質化困境?
PC+互聯網時代之后,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正在重塑全球產業格局。而作為全球智能手機主要生產國與移動互聯網產業大國,中國企業正成為后互聯網時代的智能化產業革命的重要玩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6753.htm一方面,中國企業開始改變歐美企業把控核心元器件歷史,深圳正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智能產業供應鏈中心,更是集中了大部分智能手機、無人機、VR、機器人等智能創新企業。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智能手機與3G/4G網絡普及,移動互聯網行業釋放出巨大的創新力量,中國企業不再“跟隨”而是開始“引領”全球移動互聯網服務,中國用戶正在享用移動互聯網智能生活在生活服務中的創新紅利。
在現階段,高度整合計算、儲存、服務、支付,與大量傳感器和強電池續航能力的智能手機依然是個人智能產品的核心。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高達14億部,有56個國家和地區智能手機普及率都已超過60%。而根據市場調研和分析公司TrendForce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手機品牌2015年出貨量達5.39億部,占比全球出貨量近50%,并囊括全球前十大手機品牌中的七個席次。其中,華為以8.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小米以5.6%的份額居第四,聯想以5.4%位居第五。此外,2015年進入前十位的中國智能手機企業還有TCL,它的份額為4%;OPPO以3.8%排在第八位;vivo以3.3%排在第九位,中興通訊以3.1%排在第十位。
值得關注的是,華為消費者業務2015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美元,以此推算,華為是智能手機業務出貨量與銷售額皆為第一的中國手機品牌,這得益于華為手機過去兩年在高端市場取得的突破:Mate7的全球銷量已經累計超過750萬部、P7超過700萬部、P8超過400萬部。
而華為最新的旗艦手機Mate8在發布一個月之內銷量就已突破100萬部。與國內很多品牌將精力用于互聯網營銷甚至“口水戰”不同,華為在中高端產品獲得市場突破與單品售價提升最重要的原因是對技術研發的不斷投入。
過去10年,華為研發投入累計超過1900億元人民幣(307億美元),2015年研發投入超過500億元。據華為消費者BG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昌竹近期在“華為Mate 8跨界創客沙龍”中透露,華為每年會堅持拿出10-15%的營收用戶第二年的研發上,按照2015年終端收入200美元技術,2016年預計在技術和研發投入的資金會達20-30億美元。從數字來看,這已經超過其他中國手機品牌2015年的全年利潤。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承上啟下的戰略級旗艦新品,華為Mate8上市前兩周銷量是Mate7同期銷量的10倍,顯示出華為在中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勢能提升正在加速。而近期舉行的“華為Mate 8跨界創客沙龍”中,也展現出華為對創新的持續關注,來自國內創業圈內的9位“明星級”創客與華為一起對國內智能硬件如何實現產品與市場突破,以及行業發展未來進行了討論:
未來五年可能會出現顛覆智能手機的硬件產品:焰火工坊COO張闖認為,智能手機的計算能力與屏幕顯示能力最為核心,而這兩塊未來都可能使用在虛擬現實產品上,VR是視聽體驗的一個體驗的現實終端,對用戶的改變是整體體驗的升級,這是一個最大的應用場景。柒貳零(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知名電信行業觀察家項立剛認為:下一個改變智能手機形態的產品一定是在交互與呈現上有所突破,比如圖像全息呈現、智能語音等等。
華為消費者BG手機產品線副總裁李昌竹對此表示,“華為內部也做了調查,有相當比例的投票認為未來五年還是有可能出現顛覆智能手機的產品。華為非常關注未來創新趨勢,在時尚設計、沉浸體驗、隱私與安全、能源創新、感知世界、豐富聯結、機器智慧、自然交互八個方面在持續進行投入和積累。”在目前行業關注度火熱的VR領域,李昌竹認為:“VR今天好像突然一下子火起來了,實際上這個技術存在很多年了,但是從去年到今年,突然一下子大家都在談論VR,緊跟著就是AR和很多別的新技術。因此,要緊跟著趨勢但也不能脫離實際。”華為將關注與硬件、軟件領域的合作,做業務的無縫集成。
手機安全成為重點需求。樂錢創始人王煒認為,五年之內在IOT與信息安全方面機會還是比較大的。IOT可能會首先在智能汽車上獲得爆發,這是人們對交通場景下的剛性需求。而在金額、股票都轉移到移動支付之后,手機安全也會成為剛性需求。
目前市場上傳統手機指紋識別是加密后和其他軟件一起統一存儲在手機的flash中,而華為Mate8則將指紋數據存儲在獨立硬件存儲器中,并只有麒麟芯片中Trust Zone才可以訪問,獨立運算+獨立存儲,安全性得到大幅增強。指紋讀取識別速度也加快了一倍多,由之前的1秒降低到了小于0.5秒以內。
電池續航:受限于電池材料工藝多年來未獲重大突破,智能手機目前最大的用戶痛點之一就是續航問題。看點創始人楊福也對此表示:“作為一個媒體從業者,因為將來視頻的爆發需求,希望電池方面革新速度更快一點”。
針對這一問題,Mate 8采用的“麒麟950”是全球第一個采用16nm FinFET plus工藝的手機處理器,ARM A72和MaliT880首次真正商用,i5智能感知處理器(MCU和DSP混合架構)是目前業界性能最強的協處理器,可以支撐定位功耗節省(70%左右)和全新定位服務FLP。除此之外,Mate8還配備了4000 mAh大容量高密度電池,采用Android首個低功耗接口規范,并結合Kirin950芯片能效設計、EMUI4.0的全新智電技術、芯片級“統一心跳”技術,低功耗多心跳代理技術覆蓋100+主流應用,使得用戶擺脫了傳統Android手機“一天一沖”問題。同時Mate8支持9V/2A快速充電技術,2.5小時即可充滿電(4000 mAh大容量電池),充電半小時可支持1整天的使用。
除以上幾點外,《壹觀察》認為,在Mate 8產品上,還可以看到華為在多個重點領域的技術突破:
優質通信:在華為擅長的通信技術方面,Mate8支持國內三大運營商2G/3G/4G網絡,支持中國移動今年力推的VoLTE高清語音技術,其雙4G卡槽支持移動/聯通/電信SIM卡任意兩兩組合不區分卡槽,Mate8也是全球唯一支持將電信4G卡作為副卡的智能手機。華為獨創的“天際通2.0”技術,支持全球數據漫游,并對購買Mate8的用戶贈送每臺一次一周的國際流量。同時內置海量WLAN數據庫,國內支持700萬個免費熱點連接,海外支持100萬個免費熱點連接。
自研處理器:在眾多國產手機廠商都依賴高通驍龍810處理器的情況下,麒麟處理器讓華為在國產手機廠商中真正掌握了自主研發節奏,擺脫了在核心技術和元器件上對海外企業的過度依賴。在2016年初小米、樂視、HTC、三星等企業都在為高通820“首發”拼的頭破血流之時,搭載“麒麟950”的華為Mate 8已經提前1個多月發布,上市時間更是提前了近3個月。在智能手機競爭白熱化的今天,這意味著在嚴重同質化市場競爭中獲得了長達近三個月的完全“不對稱戰爭”優勢,這也是售價在3000元以上價位的華為Mate8在發布一個月之內銷量就已突破100萬部的重要原因。
碎片整理功能:針對Android手機系統越用越慢的“頑疾”,Mate8可定期對手機存儲進行碎片化整理,提升手機性能,減少系統卡頓現象,在碎片化程度高的手機上能提升使用性能30%以上。
指關節操控:無論實在鎖屏還是亮屏狀態下,只要用指關節滑出C、E、M、W四個字母,即可瞬間打開對應的APP;單指關節從左往后劃動,即可啟動分屏功能;雙指關節同時敲擊屏幕,即可進入錄屏模式;使用指關節隨意畫圈或者關節雙擊屏幕進行截屏等等。
除此之外,有消息稱華為將于今年進軍筆記本領域,或將革新多年未變的傳統筆記本行業。而在智能家居領域,華為已正式宣布智能家居平臺戰略,并公布了HiLink協議,可實現智能設備間的普通話,兼容ZigBee、WiFi和藍牙等多個通信協議,支持云端安全,賬號安全,傳輸安全以及入網安全等安全機制,包括海爾、美的、創維等60多家企業宣布與華為共建開放的智能家居生態。
在2016年CES的4119家參展商中,共有1300家中國廠商參展,其中652家來自深圳,大量智能手機扎堆無人機、VR與智能穿戴等領域。有評論稱,中國智能硬件行業市場熱度還未真正開始,同質化競爭就開始扼殺整個行業創新能力。
綜合以上信息,《壹觀察》分析認為,在正在到來的移動互聯網+智能生活時代,中國企業不能再走過去依靠跟隨歐美企業或者自我互相抄襲的老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