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器人企業誰能笑到最后?
2015年國內工業機器人本體需求規模首次突破百億,以四大巨頭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占據了85%的份額?!爸袊圃?025”規劃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要達50%,這任重道遠。隨著跨國巨頭本土化的深入推進,國產機器人產業正在與前者爭奪市場份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6708.htm全產業鏈的本土化
以往,機器人的最大應用領域是在汽車行業,如今,“機器換人”的浪潮已席卷3C、家電等其他傳統制造業。因此,幾大巨頭在汽車產業密集的華東地區扎根之后,去年又紛紛在3C、家電的全球重要生產基地華南地區加快布局。
2015年7月,庫卡與深圳寶安區政府簽署了關于在深圳設立分公司或工程中心的備忘錄。緊接著,2015年8月,安川電機與美的集團簽約成立兩家機器人合資公司,一家做工業機器人,另一家做服務機器人。ABB也不甘示弱,ABB機器人(珠海)有限公司同期正式成立并投入運營。

ABB珠海公司總經理王國超在2015高工機器人年會上說,ABB機器人的中國業務在過去21年里穩步增長,在中國2014年的銷售收入達58億美元,其中90%的銷售收入源自本土制造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
珠海公司將在廣東、廣西、海南三省份開展ABB機器人應用開發、系統集成及客戶服務等業務,重點滿足華南地區白色家電、電子制造、汽車和食品飲料等領域對工業機器人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落戶珠海之際,ABB還跟總部在珠海的格力電器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談及ABB與格力電器的合作情況,王國超說:“智能技術正推動勞動密集型生產向自動化集約型模式轉變。”格力珠海工廠的搬運、碼垛、機床上下料、鈑金沖壓等生產環節應用機器人后,實現了30%的效率提升。
不單銷售,機器人跨國巨頭正在中國打造全產業鏈的本土化,還包括本土化的研發、制造和服務。
庫卡中國區研發總監FlorianMader說,在韓國1萬個工人有437臺機器人,如果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如韓國一樣,將有1100萬臺機器人,市場潛力非常巨大。
截至2015年8月底,庫卡機器人中國的訂單數已超過2014年。如今,庫卡在中國已有兩個生產基地,一個是2014年3月開張的庫卡上海工廠;另一個是庫卡收購的Reis公司在昆山的工廠,后者有利于庫卡拓展汽車行業外的一般性行業領域。

與ABB的做法不同,發那科采取合資的方式實現本土化。早在1997年進入中國時,發那科就與上海電氣集團聯合投資成立了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從成立之初的3個人,現已發展到500多人,這相當于發那科全球總人數的十分之一。
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常務副總經理沈崗認為,由于國產機器人的精度有欠缺,因此目前特別是在汽車行業里還是偏重用“四大家族”的機器人。國產機器人用于機床上下料等環節較多,但國家也在加大投入,相信差距今后會減少。國產機器人核心部件,也在突破之中。“今后三年是中國市場布局的關鍵,做得好的企業就會站穩腳跟?!?/p>
“每個行業都有一些設備商、代理商、系統集成商,發那科要做的就是與他們合作,把機器人用到他們給下游客戶打造的生產線上?!鄙虾0l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機器人弧焊電子銷售部部長劉堯表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