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標準爭奪賽起跑 歐美亞產學研齊發力角逐激烈
歐洲早在2012年便推動METIS計畫發展5G,更于2014年成立5GPPP(5G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根據國家實驗研究院的資料顯示,5GPPP總體預算投入14億歐元,欲結合歐洲ICT行業、中小企業和歐盟委員會共同合作,來推動歐洲的5G技術研究和產業發展,藉以加速歐洲在5G的發展。據悉,5GPPP的“Horizon 2020”計畫,預計在5G獲得20%的標準必要專利(SEP)和35%的市占率。 此外,歐洲的電信設備商愛立信(Ericsson)也成立5G專案,透過該專案結合歐洲各國的主要業者、公部門及頂尖大學,以增進歐洲5G競爭力和網路型社會效益。 據悉,此專案的學研夥伴囊括義大利比薩圣安娜高等學校、德國累斯頓工業大學、西班牙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西班牙馬德里IMDEA網路研究機構及英國倫敦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產業合作夥伴如德國wiseSense、Weiss Robotics、MyOmega System Technology及義大利Zucchetti Centro Sistemi等。該專案將執行各領域5G解決方案的產業試驗計畫,包含汽車與交通運輸、物聯網、能源與電力、公共安全、公共基礎建設及零售業。
相較于歐洲由政府、產學研各界共同合作發展5G,美國在5G發展上則多由廠商譬如晶片商高通、電信商Verizon主導。第一家推出4G的電信商Verizon(圖3)更宣布于2016年將在美國進行5G實場測試、2017年商轉5G,現階段積極與思科(Cisco)、諾基亞(Nokia)、高通(Qualcomm)、三星(Samsung)合作。 除了歐美之外,亞洲這次在5G競賽中也是當仁不讓,亟欲奪下5G話語權。當前亞洲5G前哨戰已開打,包括中國、韓國和日本都展開搶攻行動。

圖3 美國電信商Verizon欲在2016年開始進行5G實場測試。
中國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 日韓拚奧運展國力
中國在2013年成立IMT-2020(5G)推進組,該組并于2014年發布5G愿景與需求白皮書。近日,中國更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宣布2016?2018年將分三個階段:5G關鍵技術試驗、5G技術方案驗證和5G系統驗證來展開5G網路的技術研發試驗。此外,中國通訊設備大廠如華為、中興也積極參與5GPPP,而華為也和俄羅斯電信商MegaFon聯手,希望于2018年世界杯建立5G實驗網路。
除了中國力拼開發5G外,日韓兩國也為應援奧運到來,已攜手各領域業者開發5G,期望成為5G領頭羊。比方像日本電信商NTT DOCOMO為于2020年東京奧運上展示5G,已與諾基亞、愛立信、富士通和華為等業者合作試驗(圖4);韓國Korea Telecom和中國華為也積極進行5G試驗(圖5)。

圖4 為了在2020年東京奧運大秀5G服務,NTT DOCOMO已積極聯手設備商展開試驗。

圖5 KT為在2018年平昌冬奧展示5G,已全力沖刺5G開發。
上述兩國相關5G組織也動作頻頻,譬如日本電波產業協會(ARIB)在2013年便展開5G布局,并于2015年發布5G白皮書宣示2020年東京奧運展示5G;而韓國則于2013年宣布5G行動通訊促進戰略,并成立5G論壇(5G Forum),將在2016年與歐盟攜手,增進南韓5G論壇和5GPPP合作。
然而,日韓都欲藉世界運動賽事展示5G系統,也是亞洲最被看好先行邁入5G商轉的國家,究竟日本和韓國,誰能捷足先登?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政策研究組助理研究員鄭凱仁表示,3GPP原預計2015年發布R13,但時程卻延到2016年,所以后續版本也極可能延后,故日韓想搶在平昌冬奧或東京奧運時展示5G,是宣示意味大于實質,屆時這兩國或許僅能展示幾項滿足5G標準的技術。
周勝鄰則觀察,由于相關標準制定在2016年初才起跑,最快2018年才底定第一版5G標準,從時程上來看,韓國欲在2018年平昌冬奧展示符合標準的5G系統并不容易,該國將遭遇較高挑戰;而日本透過與全球大廠合作,就時間點而言,較有機會于2020年東京奧運展示5G系統,但屆時是展示商用5G系統或預商用5G系統,甚至是雛型系統,則有待后續密切關注。
“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制造時機。”居禮夫人的此句名言似乎已替當前的5G競技賽畫下最佳注解。面對5G、甚至于背后商機可觀的潛力應用--物聯網,無論是歐美亞的任一國家或廠商,皆力爭成為早起的鳥兒,來大啖5G大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