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到大阪“逼宮” 日本為何懼怕鴻海收購夏普?
對于三年無果的“戀情”,郭臺銘依然希望進行“最后一搏”。近日有消息傳出,繼日本半官方機構INCJ積極參與夏普并購案后,1月30日,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赴日本希望與夏普進行談判。此前,為了爭取夏普,鴻海方面擬向夏普提出高達5000億日元(約人民幣267億元)的收購金額,而最新消息是,郭臺銘提出了新的收購方案:6590億日元,以多種方式換取夏普的大部分股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2/286598.htm鴻海今后不會主導夏普的經營權,但還是會取得一定的話語權,有機會獲得投資入股的機會,成為夏普的小股東,分享一些夏普的資源。最終,日本政府會在夏普重組中起主導作用,日本產業振興機構可能會獲得夏普的經營權,因為日本政府不愿技術外流,希望在重組中盤活現有技術資源。如今,夏普賣給誰,不是資金問題,更多是基于日本的國家戰略,日本不太愿意液晶技術流入國外企業手中。從全球競爭版圖看,JDI在小尺寸LTPS(低溫多晶硅)液晶面板上有優勢,已成為蘋果手機屏的主要供貨商;而夏普在大尺寸Oxid(氧化物)液晶面板上有優勢,如果兩者進行整合,那么日本企業將可以形成液晶面板從小尺寸到大尺寸的優勢。
據記者了解,INCJ目前為JDI最大股東,持有36%股權,如果上述整合完成,兩家公司中小尺寸面板全球市場占有率合計將超過3成。
但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將有可能在各國引起壟斷嫌疑。有分析人士指出,若JDI真要收購夏普面板事業,也許將會先進行內部事業線調整,涉及到人員縮減等復雜問題。
據悉,郭臺銘目前奔赴日本,并給出了最大“誠意”:鴻海不單出資額將比INCJ高,更重要的是,鴻海入主后不會出售夏普事業進行重建,也不會要求社長等經營團隊下臺,除繼續保有夏普品牌外也不會裁員,以確保夏普全數員工的利益。不過INCJ也沒有閑著,據傳相關高層在同一日也拜訪了夏普總部。目前,夏普的態度甚為“神秘”。有媒體分析指出,目前全球的液晶面板市場主要是在韓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日本之間競爭,在產量方面日本落后前三個經濟體,在技術上日本則和韓國居于領先地位,因此如果鴻海收購夏普的話就可能導致日本剩下的技術優勢部分喪失,甚至徹底敗落。隨著韓國和中國臺灣的崛起,日本的液晶面板產業開始逐漸落后,不過在技術上卻依然擁有領先的地位,夏普恰恰是掌握液晶先進技術的企業之一,如果鴻海能成功并購,將有助于追趕日韓的技術優勢。
不過,包括JDI公司在內的許多日本相關廠商也正是擔心技術外流,影響日本產業競爭力,不希望夏普被日本以外的企業收購。夏普正面臨兩難選擇,但隨著經營狀況的不斷惡化,企業估值有進一步降低的可能性,而短期內夏普很難再遇到比鴻海出價更高的買家,所以留給夏普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如今國內投資已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選擇大于努力,關于原油投資:國際原油局勢處于水深火熱的時候,而原油投資者們也一定有著自己的困擾,關于套單,虧損,筆者認為投資理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前期的虧損,不代表后期的虧損;前期的獲利,不代表后期的獲利。所以,虧損的朋友不要氣餒,獲利的朋友不要自滿,讓自己以平和的心態理性的投資。如果你也正面臨著套單,虧損,爆倉等問題,不妨找我聊聊,兩個人的辦法總比一個人多,我盡力幫助困境中的朋友解決問題,順境中的朋友再創佳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