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暗星球”到“黑暗森林” 華米終將在什么地方遭遇?
他們,一個來自“黑暗星球”,一個來自“黑暗森林”,在2016開年,都不約而同地亮出了各自的獨門秘笈——任正非在華為市場大會上發出大戰前動員令:“我們要力出一孔 、利出一孔,密集炮火攻擊前進,努力進入無人區!”黎萬強回歸小米后在微博上高調戒勉:“回歸初心,永遠別忘了為什么出發!”他們無意相殘,但他們最終會在一個地方不戰而遇,雖然彼此看不到對方,或者佯裝視而不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1/286011.htm在杭州舉辦的一次科幻筆會期間,夜深人靜,一群科幻作家坐在西湖邊,天馬行空地討論起“如何毀滅一座城市”。不知道話題是從哪里引起的。在人們七嘴八舌的爭論中,劉慈欣喝下一杯酒,淡淡地說道:“把三維的西湖風景二維化,變成一幅水墨山水圖;然后再一維化,變成一根細細的杭州絲綢。”
這是2012年12月15日《中國青年報》載文中描述的一個情景。此時劉慈欣創作的《三體》小說已經出版近5年。他的這一番話可看做是《三體》小說的濃縮版。《三體》在2008年1月首次出版后,受到中國互聯網精英的極力推崇,至今仍被關注,網絡上不斷有各種版本精彩演繹。相信(但愿)電影版上映時會震撼到國人,畢竟能夠獲得科幻界的諾貝爾小說獎——“雨果獎”,被稱為第一次以一己之力把中國科幻創作提升到世界級水平,意味深長。
如果小米手機可以視作是雷軍創作的商界“三體”版,那么來自“黑暗星球”(未知空間)的華為手機橫空出世呢?
一、傳說中的“森林法則”與“降維打擊”
1950年的某一天,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恩利克·費米和別人一起談論飛碟和外星人時,突然下意識地冒出一句:“他們在哪兒?”——這就是著名的費米悖論:如果他們一定存在,我們為何至今不能確切地看到他們呢?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于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獵人,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不管是嬌嫩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還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恒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三體》II的封底赫然印著這樣一段文字。

這便是劉慈欣——一個西北小城發電廠的高級工程師,孤獨地坐在黑暗的山坳里,望著浩繁星空的思索。他正在嘗試以文學創作的想象力,突破科學對自然界的認知邊界。這也是著名的“森林法則”被他在宇宙中的演繹,較之于地球森林法則有過之而無不及。不是連科學天才霍金也一再提醒人們,不要主動去接觸外星人嗎?人類不是一直處于星球大戰的假設與恐慌中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