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斷臂求生 出售醫療系統首當其沖?
2015年應該是東芝140年來最為動蕩的一年。據日本媒體報道,東芝公司12月21日宣布,2015財年預計出現5500億日元凈虧損,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601/285755.htm其實,這場危機早在2008年就開始醞釀。當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幾乎讓日本的電子巨頭全軍覆沒,陷入虧損。經過調整后的東芝雖然有復蘇的跡象,但依然艱難,2010年將屢次虧損的新加坡液晶顯示器工廠出售給友達光電。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這筆交易規模預計約100億日元。
在這場金融危機前后期間,東芝在能源和儲存領域也有長遠的布局。一方面,東芝在2009年接受富士通株式會社的硬盤裝置事業的轉讓,讓東芝可以憑借自身領先業界的閃存技術(NAND Flash Memory),以及富士通在企業級硬盤的技術,研發生產服務器和企業級儲存裝置所使用的SSD產品,鞏固其在小型硬盤機市場的重要地位,并且擴展企業級硬盤業務及技術。
另一方面,為了占據核電領域的領先地位,東芝早在2006年就收購美國西屋電氣。同時,在2011年收購全球領先的能源計量設備、系統和服務的供應商瑞士蘭吉爾 (Landis+Gyr) 公司。當時,蘭吉爾集團在全球電能計量領域和民用智能電表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均列第一位。與此同時,Sony、東芝、日立三者合并中小尺寸面板事業,并于2012年4月1日成立的公司JDI。
但是天不如人愿,2011年日本發生大地震后,受制于日元匯率高起、核電業務受阻等因素,東芝一直苦于在開拓新業務和保持原有利潤之間掙扎。2012年東芝數字產品(電視與PC)部門出現大幅虧損,其中僅電視業務就虧損了500億日元(約合5億美元)。而且2013年隨著打著低價口號的互聯網電視品牌的進入,國內電視市場競爭更為激烈,當年年底,東芝停止電視自主生產,將其交給TCL代工,并成立了合資公司銷售電視產品,但東芝在華電視業務仍然一蹶不振。
2014年中國彩電行業經歷了近30年來首次銷售量和銷售額雙雙下跌。東芝似乎已經預知到自身也遭受到了百年難遇的重創,為了扭轉下行局面,東芝對理念及產品進行了調整。2014年11 月17日,東芝在深圳推出其全新的企業理念——“Human Smart Community by lifenology-the technology life requires(智社會 人為本 以科技應人類之求)”。與此同時,東芝還宣布在原有產品布局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將“能源”(包含能源生成及再利用、輸配電等)、“存儲”(包含儲存器產品和數據中心等)、“醫療”(包含影像診斷裝置、疾病的預防、護理以及新興便攜式電子醫療設備等)作為其三大支柱產業。
東芝美好的藍圖并不能如意,2014年財報本應該在2015年年初發布,但由于財務丑聞事件,被推遲到2015年9月7日發布,雖然銷售額較上財年增加2.6%,但凈虧損額為37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0.2億元)。當天,東芝還發布過去7年的財報修正結果。修正后的財報顯示,東芝2008財年至2013財年前三財季稅前利潤的下修額總計2248億日元,凈利潤方面為1552億日元。
伴隨著這聲噩耗之后,東芝面臨著史上最大的罰單。據日本共同社12月7日報道,關于東芝長期虛報利潤的問題,日本證券交易等監視委員會7日根據《金融商品交易法》建議金融廳對東芝公司開出史上最大的73.7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8億元)罰單,指出東芝有價證券報告存在虛假記載。這對于長年虧損的東芝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為了迎對這次巨額罰單,東芝加速拋售旗下 不盈利的業務,甚至變賣核心業務。
面對市場的重重壓力之下,東芝尋求突圍。東芝子公司東芝LifeStyle公司宣布,從10月開始在白色家電業務方面與中國家電企業創維集團開展合作,其將對中國當地的2家銷售子公司進行清算,并將委托創維在華銷售冰箱、洗衣機和吸塵機。
進入12月份,東芝各種業務拋售的聲音不絕于耳。據東芝公司相關人士透露,該公司正在研究出售冰箱、洗衣機等的“白色家電”業務。研究的主要方案是與正在進行經營重組的夏普合并白電業務。
此外,東芝社長室町正志12月21日傍晚在東京的總公司召開記者會。東芝計劃出售印尼的電視工廠和停止在海外市場銷售電視。該公司還與富士通及VAIO公司談判合并電腦業務。東芝已經同意向索尼出售成像傳感器業務。
甚至東芝宣布將醫療器械子公司——東芝醫療系統50%以上的股份轉讓給其他公司。這意味著東芝剛剛確立的醫療、能源和存儲三大支柱產業被打破。東芝現任社長室町正志表示:“正在跟幾家公司進行洽談,希望盡快完成交易。”可見,東芝多么希望通過出售醫療系統來改善目前的財務狀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