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RM Cortex-M MCU拓展單片機教學
武漢理工大學 李寧博士
--ARM Cortex-M MCU教學實踐
基于Cortex-M MCU進行教學,無論軟件還是硬件,與8051教學都存在很大差異。其中一大難點在于,在學時少、實踐少的情況下,如何平衡發展軟、硬件能力。實際教學中,團隊采用Android實驗箱和Cookie板,mcu教學與物聯網和Android教學相結合。

同濟大學 周偉博士
--Cortex-M MCU教學初探
挑戰:Cortex-M編程環境復雜,學生C語言基礎差,應用能力弱;Cortex-M集成度高,不利于培養學生硬件能力;教材硬件設計內容仍然偏少;知識點需要進一步凝練,內容取舍需要探討。
理念:簡化細節學習,重視概念講解;簡化匯編代碼學習,重視應用能力培養;合理分配課時,重視硬件設計能力培養;創造條件,加大實踐環節時間,培養實踐能力。

討論環節 百家爭鳴
在嵌入式系統聯誼會的發起委員、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嵌入式系統分會副秘書長何小慶的主持下,與會者就ARM Cortex-M0/M0+是否將替代8051用于單片機教學,教師和學生面臨的困難有哪些?目前嵌入式教學中使用的ARM MCU教材內容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許多物聯網應用的芯片依然采用8051或者非ARM架構,在物聯網專業的嵌入式課程中,MCU教學應如何開展?圍繞這些問題大家發言踴躍。

飛思卡爾大學計劃的馬莉女士介紹了飛思卡爾大學計劃和智能車大賽情況,今年推廣的重點已落在高校的創新實驗室建設上。新唐微控產品中心主管林任烈先生介紹新唐Cortex-M4新品和大學計劃情況,威視姚遠博士介紹他們最新開發基于Zynq的SNOWLeo廉價開發板。北京郵電大學軟件學院鄺堅教授談了他們在計算機專業使用ARM 處理器和MCU方面的體會,強調了RTOS學習的重要性,他指出,ARM MCU教學要區分不同專業。與會代表們熱烈討論了在轉型中8051實驗箱如何平滑過渡到ARM實驗箱,如何解決正版廉價的J-TAG調試電纜等細節問題。與會代表們還就ARM MCU是否、已經何時可以替代8051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飛思卡爾楊欣欣博士表示,用戶推動和成本推動是最大的動力,曹錦東表示現在包括8051在內的8位MCU在成本還是有優勢,用戶有使用上慣性,如果M0/M0+價格繼續下降,更多地用戶逐漸熟悉了ARM MCU,替代就是大勢所趨了。
結 語
學生們希望學到最新的、前言的知識和技術,企業希望招聘到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工程師,習慣了8位和16位單片機教學的教師們,該如何兼顧已有課程體系、授課方式和嚴峻的就業需求呢?這些正在考驗教師們的智慧。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