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設計應用 > 基于LIN協議的汽車感測器系統

        基于LIN協議的汽車感測器系統

        作者: 時間:2011-01-25 來源:網絡 收藏

        隨著電子系統的進展,對低成本、高可靠性系統的需求變得越來越重要。盡管為滿足這些需求還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但互連架構和混合訊號制程的進步已經大幅增強了智慧性、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可靠性。而且,更多的先進技術也不斷問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7523.htm

          目前,大多數系統是基于一種架構,即從直到系統的主要電子控制單元(ECU)都是類比訊號鏈。在極為嘈雜的環境中,要保持這些系統的訊號完整性是一個挑戰。

          一種解決方案是采用簡單的專用技術(例如脈沖寬度調變(PWM)或可變脈沖寬度),在不同的實體層上以數位方式傳送訊號。但這些方法存在幾個缺點。一般而言,每個訊號都需要一根單獨的線路,而且資訊通常是從感測器單向輸出到主要的ECU。因此不可能利用這種感測器子系統進行雙向通訊和診斷。

          另一種方案是利用CAN匯流排將訊號傳回到主要ECU。不過,這種方法通常需要一個微控制器和支援電路,因而會增加相當可觀的成本。

          

        基于LIN的感測器系統架構

          圖1:基于的感測器系統架構。

          目前有兩種技術趨勢推動感測器系統的發展:區域互連網路()和混合訊號半導體制程技術的進步。

          盡管最初瞄準的是車身電子組件,但它已被創造性地應用于新的方面,例如感測器介面。 LIN所具備的幾種特性使其適于作為感測器子系統的實體層和。這是一種低成本、雙向的單線實體層實現方法,減少了對訊號線及其線束的需求。如果模組中含有一個以上的感測器就更能突顯這種方法的優勢,而且所有的輸出都能透過多工在單一LIN匯流排上實現。

          基于LIN的感測器系統架構

          LIN基于主從架構,在這種架構中,所有的匯流排通訊都由主節點控制和調度。這種特性為訊號傳輸提供了保證的延遲時間,使系統具有可預測性,這對大多數感測器訊號來說是絕對必需的。 LIN匯流排架構可擴展到16節點,而且不需要仲裁機制,因為所有的匯流排通訊都由主節點調度。

          從節點是自同步的,并可利用晶片上RC振蕩器代替晶振或陶瓷諧振器,因而在系統級上大幅降低成本。該協議十分簡單且已標準化,適用于異步串列介面(UART/SCI)。此外,矽實現的成本相當低,甚至采用通常用于感測器訊號介面IC的混合訊號制程也是這樣。透過標準化,基于LIN的感測器子系統能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混合訊號半導體制程的不斷發展使整合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在數位整合度和類比精密度方面。目前有幾種制程適用于汽車感測器應用,如線性BiCMOS、高壓CMOS和絕緣層矽(SOI)。每一種制程都有其優點和缺點,要根據感測器類型和應用需求來進行選擇。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LIN 協議 汽車 感測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邓州市| 惠来县| 利辛县| 屏东县| 潮州市| 西丰县| 乌审旗| 南部县| 徐汇区| 全南县| 宣城市| 岑溪市| 文昌市| 荣成市| 陆良县| 凉山| 丰原市| 手游| 筠连县| 威远县| 云龙县| 丹阳市| 北辰区| 金沙县| 明水县| 河北省| 巩义市| 吐鲁番市| 宁南县| 武宁县| 广南县| 济南市| 贵阳市| 河南省| 彰化县| 新疆| 康定县| 和林格尔县| 衡山县| 西昌市| 凤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