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設備和系統射頻特性的測量
在現實世界中,不同路徑間存在某種相關性,因為在發射機到接收機間,不同路徑具有某些相似的共享路徑。針對每種這樣的場景,相關性矩陣可對不同射頻路徑是如何關聯的進行數學描述。這樣,就必須對算法進行測試、驗證和優化,以便在可能經歷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射頻環境中獲得盡可能好的數據速率吞吐量。
層1(L1)包含與報告和測量有關的算法與程式,這些算法與程式主要用于驅動功率控制、自適應調制、編碼以及MIMO處理能力。從測試角度看,測量在接收器側進行,并傳回到使用測量結果的相應單元。這個過程也用來驗證發射器是否對測量報告做出了正確響應并相應調整了參數。
下面(圖2)顯示了兩個典型的L1測試(功率與資源模塊的關系)。第一張圖顯示了每個資源模塊在單一時間周期(子幀)內的獨立發射功率。該圖可用來評估功率在所有可用的資源模塊間是如何分配的;基于報告和L1功率控制算法,可用資源是否為接收機設置了正確的功率水平。第二張圖顯示了每個資源塊的時間變化。每個資源塊的測量時間是一個時間周期(子幀),而功率水平用資源塊的顏色表示。
圖2:典型的L1測試。
層2和層3(L2和L3)測試集中在對系統內不同網絡單元間(如UE和基站)所接收到的信令與消息流的測試。測試這些層的目的是確保正確的系統信令和更高層數據得到了正確發送。
通常使用系統仿真器產生發送到被測實體的消息及接收來自被測實體的消息來完成這種測試。另外,仿真器通常帶有L1實現以經由合適的物理層與目標實體通信。另一種選擇是去掉L1,采用“虛擬L1”將仿真器的L2和L3單元鏈接到協議棧。
取決于被測對象,系統仿真器通常是下面兩種之一:
1.網絡仿真器,用于UE測試
2.UE仿真器,用于eNodeB測試
這些仿真器具有相似的架構,使用L1硬件進行物理層連接,然后為L2、L3以及記錄/分析提供一個控制環境(通常是PC主機)。
UE環回測試模式
此類測試經常要求配置專門的環回測試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設備接收到的數據將被設備自動發回仿真器。這樣可以完成對數據速率、數據完整性和連接性的驗證。
大量MAC和RLC以及幾乎所有的數據無線承載(ORB)LTE測試都要求UE處于環回測試模式。如果沒有這種模式,ORB測試只有有限的測試覆蓋范圍,而L2測試的測試覆蓋范圍將不足于完成完整的設備測試。因為這不是設備的正常工作模式,測試環回模式只在特定測試時被激活。
結論
在LTE環境中,交接、衰減和移動性都會導致顯著的延時和數據速率變化,并造成許多數據收發問題。網絡仿真器和業務損傷仿真器可以用來創建一個受控且可重復的測試環境,幫助設計人員測量被測特性以隔離這些效應,并評估這些效應對用戶體驗的影響。最終得以向市場及時推出更高品質的產品。
接地電阻相關文章:接地電阻測試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