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電子市場的機會在哪里
2013年,全球穿戴式產品市場規模可達95億美元,設備出貨量約為9800萬套。其中,來自醫療監護類和運動保健監測類的穿戴式產品的銷售額約為70億美元。IHS預測,到2017年全球穿戴式產品市場容量有望達到250億美元,而在中國市場,智能穿戴產品的銷售額屆時也將突破29億美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2724.htm相對于國際大廠,國內廠商在中國醫療電子OTC(非處方藥)市場有著明顯優勢,這是便攜式產品的重要銷售渠道。對國內廠商來說,智能穿戴產品市場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款成熟產品能真正引爆市場需求,市場規則還未成形。但是隨著大量國內廠商涌入市場,價格戰已拉開了序幕。
Bluetooth Smart在醫療電子中充滿潛力
醫療市場增長快
2013年,藍牙技術聯盟成立15周年之際,藍牙設備也處于蓬勃發展中,據ABI Research分析,2013年藍牙設備將出貨25億單位,預計2014年將出貨30億單位。增長主要來自采用Bluetooth 4的新設備,例如無線鍵盤、智能手環、可穿戴設備等,而不是傳統的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另外,今年12月,Bluetooth 4.1版本又將發布,將給物聯網帶來更多的機會。
據ABI Research,2012年大概有2000萬藍牙醫療技術,今年大概是4000萬,可以看到一年就翻倍了,同時還有無線Wi-Fi設備、GPS設備、Zigbee設備。從圖5可見,越往后走藍牙越處于統治地位。2014年之后可能會達到6000萬,期中Bluetooth Smart是主流。

那么,為何現在我們看到的創新設備都還停留在個人設備上,而少有醫療領域的實際應用?藍牙技術聯盟首席市場官卓文泰分析道,看看可穿戴設備,第一個在市場上流行的是運動的追蹤器或智能手表,為什么這些是第一代上線的設備呢?因為這方面沒有標準,但在醫療設備,主要是有一些監管標準,設備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所以這些設備上市需要的時間要長一些。美國FDA或其他藥監會以前都是為設備來提供標準,但很少為應用提供標準,所以現在需要政府和商界合作,提供這樣的標準給人們進行認證。

流行的藍牙醫療產品
藍牙第一個醫療設備就是血糖儀。如果血糖儀的數據可無縫連到他們的PC、平板電腦或手機之上,他們收到這樣的數據可以進行追蹤,三四個月后患者再去看醫生的時候,醫生可以看到患者每天實時的數據更新,醫生就可以有更好的建議。甚至醫生也可以有個終端,這樣病人的數據他隨時可以看到,如果發現病人有異常,他們可以互相溝通,進行提前的防御。
血壓計也是個應用,日本一些公司也出了血壓計,可把數據傳送到手機上,再從應用傳送到云端。
助聽器可以幫助聽覺障礙的人。日本一家廠商就是生產這種助聽器產品,通過藍牙技術把助聽設備和手機、電視等設備進行相連,通過這個應用之后有個非常大的好處,比如你不需要再到耳科醫生那里去把設備取下來進行調配,通過手機就可和醫生溝通,就可以對助聽設備進行調配了。

醫院設備
Bluetooth也會提供產品給醫院使用。例如用在血庫的管理上。我們知道鮮血保質期非常短,一般來說是5天的時間,這樣的儲存時間所付出的成本是非常昂貴的。可以在血袋上加一個傳感器,這個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控血袋的溫度,并且通過服務器傳送數據。通過這樣的調整之后,可以自動調整血袋的溫度,使保質期從5天延長到7天,這樣維護成本將會大大降低,并使血液溫度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