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高清視頻采集與顯示系統設計
色彩差值算法
考慮到本文設計的系統主要用于視頻監控,因此采用最簡單的插值算法,即雙線性正交法。該算法的原理是在每個像素的領域取8個像素構成3×3陣列,該陣列中心的像素為待插值像素,其中一個色彩通道直接使用該像素的數據,另外兩個色彩通道通過計算領域的2個或4個像素的平均值獲得。不同位置的像素四周情況不同,根據待插值像素所處位置總結出4種情況(設待插值像素坐標為(X,Y))。
(a)R(X,Y)=[R(X,Y-1)+R(X,Y+1)]/2;
G(X,Y)=G(X,Y);
B(X,Y)=[B(X-1,Y)+B(X+1,Y)]/2;
(b)R(X,Y)=[R(X-1,Y-1)+R(X+1,Y-1)+R(X-1,
Y+1)+R(X+1,Y+1)]/4;
G(X,Y)=[G(X-1,Y)+G(X,Y-1)+G(X+1,Y)+
G(X,Y+1)]/4;
B(X,Y)=B(X,Y);
(c)R(X,Y)=R(X,Y);
G(X,Y)=[G(X-1,Y)+G(X,Y-1)+G(X+1,Y)+
G(X,Y+1)]/4;
B(X,Y)=[B(X-1,Y-1)+B(X+1,Y-1)+
B(X-1,Y+1)+B(X+1,Y+1)]/4;
(d)R(X,Y)=[R(X-1,Y)+R(X+1,Y)]/2;
G(X,Y)=G(X,Y);
B(X,Y)=[B(X,Y-1)+B(X,Y+1)]/2
由于要形成3×3陣列,因此FPGA硬件實現時,為色彩插值模塊,采用3個雙口RAM分別保存3行數據,其中A、B、C、D、E、F表示寄存器,CCD的數據是在行場同步控制下從左到右、從上到下輸出,在行場同步下先把第一行數據寫到RAM1,寫完第一行再切換到第二行,寫完第二行再寫第三行,第三行寫完第3個數據即可讀出RAM和各寄存器的數據做色彩插值,當第三行寫完以后,第四行數據再寫到RAM1,以此類推,一直循環直到一幀數據處理結束。值得注意的是:3×3陣列各行的數據是循環切換的,當RAM1保存的是3×3陣列的第一行數據時,3×3陣列第一行數據從左到右依次為B、A、RAM1,第二行數據從左到右依次D、C、RAM2,第三行數據從左到右依次為F、E、RAM3;當RAM2保存第一行數據時,第一行是D、C、RAM2,以后各行循環切換,不再贅述。
3×3陣列的數據進入多路選擇器,根據當前的位置以及所需的顏色通道選出4個像素進行相加求和運算。4個像素的獲得方法是:當是1個像素時,復制3次;得到4個像素,當是2個像素求平均時,每個像素各復制1次;當是4個像素求平均時,不用復制。
本文采用的CCD為SONY的ICX274,其有效分辨率為1600×1200,而用于顯示的分辨率為1280×720(720P),因此需要截取1600×1200為1282×722進行插值,增加兩行兩列是為了做邊界處理。
色彩空間轉換
本文采用的轉換關系如下:
Y=0.257×R+0.504×G+0.098×B+16
Cb=-0.148×R-0.291×G+0.439×B+128
Cr=0.439×R-0.368×G-0.071×B+128
在FPGA實現時,以上轉換關系要調用乘加單元。其中為了保持數據的穩定,增加處理速度,增加了三級流水線,由于系數為小數,因此先左移8位,取整數后分別與R、G、B相乘,再右移8位輸出,最后與整數相加輸出YCbCr格式數據。
突發傳輸模塊
經過上述兩步處理以后的視頻數據即可用于顯示,本文采用突發傳輸方案。視頻數據首先經過FIFO緩沖,然后經過突發傳輸寫到SDRAM,數據從SDRAM讀出也是采用突發傳輸,讀出的數據再經過另外的FIFO緩沖以后即可用于顯示。突發(BURST)傳輸一次進行多個數據單元的傳輸,而不僅僅是把每個數據單元作為一次單獨的傳輸。這樣便提高了從端口的數據吞吐量,在主端口一次處理多個數據單元時,可以達到極高的效率。要使用突發傳輸就必須嚴格按照突發傳輸的規范設計AVALON總線接口。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詳述AVALON總線接口。
測試結果
本系統使用了48%的邏輯單元和40%的存儲器,還有剩余的資源可以給系統增加更多的功能。該系統運行良好。本文設計的基于FPGA的高清視頻處理系統,能在FPGA硬件設備中高速、高質量地對CCD傳感器采集的Bayer圖像進行色彩插值和色彩空間轉換,經過SDI編碼后能夠實時顯示。在本設計的基礎上可以增加更多的功能以改變圖像質量,例如3A算法(自動曝光,自動白平衡,自動聚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