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PWM變頻驅動系統差模干擾分布研究

        PWM變頻驅動系統差模干擾分布研究

        作者: 時間:2012-05-21 來源:網絡 收藏

        為了驗證直流儲能電容對干擾的抑制作用和效果,根據工況,制作了分壓網絡(R=1 kΩ,C=2 nF),并結合單相干擾分離網絡,對直流電容兩側的干擾進行了測試,實驗布置如圖4所示,其中1,2為直流電容前端接線點,3,4為后端接線點。

        d1.jpg

        圖5示出實驗測試結果。

        d.JPG

        其中iDM5,iDM6分別為逆變橋輸入端和整流橋輸出端的電流。可知,在1~4 MHz頻段上,直流電容前端的差模干擾明顯比后端小,f=3 MHz處,iDM5為63.5 dBμA,iDM6為52.4 dBμA,兩者差值達到了-11.1 dBμA。這說明直流電容對差模干擾確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據以上實驗結果,在中的差模干擾分布可總結如下:①電網側差模干擾:低頻段由整流橋主導,中間頻段由整流橋和逆變橋共同主導,高頻段由逆變橋主導;②負載側差模干擾主要由逆變橋產生。

        4 模型研究

        通過上述實驗現象對比,得出了差模干擾分布的結論。下面根據實驗,對差模干擾分布主要影響因素進行了簡要研究。圖6為差模干擾基本模型,其中u1,u2為整流橋和逆變橋的差模干擾源;Z1為電網側差模阻抗,包含輸入線上的高頻電感和電阻以及LISN差模阻抗;Z2為負載側的差模等效阻抗,包含輸出線上的高頻電感和電阻,以及電機繞組的差模等效阻抗;Cd為整流橋和逆變橋中間的直流儲能電解電容。

        e.JPG

        在EMI分析中,可只考慮其干擾最大的情況,故此處分析不考慮相位信息。由電路原理可得:

        f.JPG

        式中:iZ1,iZ2為流過電網、負載側的差模電流;ZCd為Cd阻抗。

        由系統各項參數和式(1)可得系統差模干擾及其分布情況。但在實際系統中,ZCd已經很小了,很難改變。故只有從Z1,Z2入手,來抑制差模干擾。目前對差模干擾的抑制,一般是加差模電容或差模電感。下面對比分析在電網側、負載側加差模電感和差模電容的效果。

        假設加在LISN側串聯電感使得Z1增大為Z1+20 dB,并聯電容使得Z1減小為Z1-20 dB。圖7為改變Z1后,對整流橋和逆變橋在電網側差模干擾的影響(Z1不變時電網側差模干擾為0dB)。

        g.JPG

        pwm相關文章:pwm原理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运城市| 德江县| 进贤县| 新昌县| 石楼县| 交口县| 汕头市| 唐山市| 镇沅| 桐乡市| 太康县| 子长县| 香港| 岑巩县| 金湖县| 剑河县| 贵阳市| 甘肃省| 麟游县| 察隅县| 石景山区| 婺源县| 万州区| 漳州市| 霍林郭勒市| 丘北县| 浦城县| 永济市| 罗平县| 宁远县| 清水河县| 津南区| 开封市| 晋州市| 桓台县| 钦州市| 襄垣县| 崇仁县| 巴东县| 犍为县| 安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