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臺代工業為他人作嫁衣 品牌創新遇絆腳石

        臺代工業為他人作嫁衣 品牌創新遇絆腳石

        作者: 時間:2013-11-07 來源:路透 收藏

          11月5日(記者MichaelGold)-臺灣很多公司為等競爭品牌代工各種零配件,在設計和生產代工領域成績傲人,但這卻讓這些本地企業推出成功的自有消費品牌上變得難上加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5121.htm

          宏達電(HTC)(2498.TW:行情)行銷長何永生稱,對于該公司而言,從原廠委托設計制造商()轉型為品牌企業,營銷和信息傳遞這一塊一直都是挑戰。

          “作為,要做的事很簡單,把產品付運給經營方后,工作就算完成了,”他在一次采訪中說。“作為企業,我們決定成為一個品牌……從而打開了一整個全新的領域。”

          臺灣的大多數制造企業由上一代人創建,擁有很高的效率和技術實力,這些企業的創始人出身工程師或商人,控制成本是他們經營企業的王道。他們生產的電子產品變得更快、更便捷、功能集成更為密集,但缺乏統一的品牌形象吸引顧客的忠誠度,即使在這些企業決定轉型為品牌后,情況依然如此。

          許多觀點認為,這些臺灣企業過去的成功,往好里說是逐漸積累的成果,往壞里說不過是巧合而已。

          2000年代末,以華碩電腦為先鋒的小型筆記本電腦一度十分受寵,成為隨后推出平板電腦的墊腳石。類似的是,宏達電早期在采用谷歌安卓系統的智能手機市場紅透半邊天,也被視為遇到好時機而已:該公司是首個推出iPhone替代品的企業。

          如今,隨著代工設計及制造業務向成本較低且人才充裕的大陸和其他市場轉移,臺灣創新產業向產業鏈上游的進取陷入停滯。

          “臺灣的老板們沒有真正懂得如何能根據感情價值讓產品更具吸引力,”前宏基工業設計師、宏達電設計顧問AlbertChen說。他還將臺灣的產品創作過程與三星進行對比。在三星的產品創作過程中,消費者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當我去看不同展覽時,不論是電子品、設計還是消費品展覽,很難看到臺灣的設計師、開發商或產品規劃師出席,只能看到高管,”AlbertChen說。

          “他們精通商業策略,但這不是創作好產品的方式。”

          對于臺灣及臺灣的諸多企業而言,打破推出品牌難的唯一辦法就是對產品創新進行深度且持之以恒的投資。在喬布斯時代,長達數十年的對產品創新進行投資。

          行業專家稱,從軟硬件到廣告再到銷售店鋪,緊握產品的完整用戶體驗鏈條則尤為重要。

          比如蘋果,自行設計了產品所采用的芯片和操作系統,并擁有出色的專賣店。三星則擁有對產業鏈的強大控制,且傳統上是終端產品提供商,在消費者中擁有了不錯的口碑。



        關鍵詞: 蘋果 OD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兴县| 林州市| 洛浦县| 津市市| 平阳县| 甘德县| 永新县| 巴青县| 乌兰浩特市| 吐鲁番市| 闽清县| 余江县| 雷州市| 乐山市| 南溪县| 会东县| 茂名市| 固始县| 哈尔滨市| 张家界市| 龙海市| 七台河市| 东乡| 永善县| 乐陵市| 河津市| 鹤庆县| 泰顺县| 城口县| 白城市| 阳朔县| 天气| 和平县| 容城县| 长汀县| 望城县| 水城县| 石嘴山市| 城步| 涞源县|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