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中國導航產業不再有機無芯北斗芯片將更開放

        中國導航產業不再有機無芯北斗芯片將更開放

        作者: 時間:2013-10-24 來源:hc360 收藏

          盡管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掌上游戲機相比,便攜式自動裝置PND(Portable Navigation Devices)作為消費電子的一類產品的知名度和使用面并不大,但“北斗”作為與GPS類似的衛星系統在中國可謂早已聞名于遍街頭巷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4315.htm

          10月17日,國家發改委以政策法規解讀形式發布了《促進信息消費——加快推進北斗衛星產業規模化發展》。在此前的一周時間里,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對外印發了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國防科工局、總參謀部、總裝備部共同研究起草,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衛星導航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

          “針對導航產業‘有機無芯’的瓶頸制約,著力加強和終端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加快提升產品成熟度和核心競爭力”。《規劃》沒有回避北斗系統缺乏終端芯片式的尷尬,并驗證了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此前關于北斗系統發展思路將產生變化進而更加開放的一個傳聞。

          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官方網站顯示:第1顆北斗導航實驗衛星發射于2000年10月;在連續發射了4顆實驗衛星后,第1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于2007年4月。不過直到2008年2月,我國第一顆自主開發的完全國產化的北斗衛星導航基帶處理芯片“領航一號”才在上海宣布研發成功,在此之前北斗接收終端機的芯片都為美國企業提供。

          關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起源,記者曾聽到這樣一種說法:“九五”初期,國內遠洋航運船舶使用的定位系統都是美國的GPS系統,起初以為民用GPS和軍用GPS只是精度上的差別,但后來發現民用GPS會產生難以控制的誤差,這種誤差甚至會引導船舶按照明顯是人為設定的路線航行而偏離原定航線。作為世界大國,中國在衛星導航定位方面不可能如此受制于人。

          是北斗系統發展的基石,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必須攻克的難關。而本次《中長期規劃》在思路上顯然已經擺脫傳統的封閉思路,寄希望于北斗系統在大眾領域的規模化應用產生的需求拉動。在10月17日國家發改委的解讀中也表示出“積極推動衛星導航成為車輛和移動電話等個人終端的標準培植”。

          “自從蘋果公司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后,手機正在變得越來越像一個集成平臺,各種傳感器也包括GPS開始出現在智能手機上。衛星導航在民用領域的應用市場規模會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而越來越大,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有制定和推廣TD標準的成功經驗,相信在衛星導航領域也會出現成功的芯片企業。”李德明(化名),一位美國硅谷的IC業人士對記者講述道。

        pic相關文章:pic是什么




        關鍵詞: 導航 北斗芯片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外汇| 德兴市| 深水埗区| 台中县| 林芝县| 廉江市| 衡东县| 若尔盖县| 拜城县| 枣庄市| 师宗县| 文山县| 道孚县| 阿克陶县| 灯塔市| 江都市| 宁安市| 故城县| 平遥县| 清水河县| 兖州市| 宣城市| 金华市| 黔西县| 昆山市| 图片| 盐亭县| 辽阳市| 彭山县| 三河市| 神农架林区| 普安县| 景东| 陈巴尔虎旗| 志丹县| 轮台县| 乐山市| 三江| 玉龙| 湘西| 嘉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