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封技術的白光數碼管實現方法研究
近年來,在照明領域最引人關注的事件是半導體照明的興起。20世紀90年代中期,日本日亞化學公司的Nakamura等人經過不懈努力,突破了制造藍光發光數碼管的關鍵技術,并由此開發出以熒光材料覆蓋藍光數碼管產生白光光源的技術。在數碼管產業鏈中,主要分為上游半導體襯底生長、中游芯片制造及下游數碼管分裝技術。對整個數碼管器件來說,封裝過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主要完成輸出電信號,保護管芯正常工作,使其不受機械、熱、潮濕及其他外部沖擊,具有輸出可見光等功能,即達到既具有電參數,又具有光參數的設計及技術要求。可見,封裝工藝已成為制約數碼管器件使用及性能的關鍵因素。對于白光數碼管的開發和制作,封裝環節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發LED數碼管技術,到20世紀90年代,LED的封裝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企業總體規模小,工藝水平不夠高,這種狀況制約了產業的發展,諸多技術瓶頸沒有突破,急需在LED封裝技術方面有較好的突破,以打開新的數碼管市場份額。
1 白光的實現
依據發光學和色度學原理,實現白光數碼管有多種方案,而開發較早、已實現產業化的方案是在數碼管芯片上涂敷熒光粉而實現白光發射。
數碼管采用熒光粉實現白光,下述3種方案發展較快:在藍色芯片上涂敷能被藍光激發的黃色熒光粉,芯片發出的藍光與熒光粉發出的黃光互補形成白光;在藍色芯片上涂覆綠色和紅色熒光粉,通過芯片發出的藍光與熒光粉發出的綠光和紅光復合得到白光;在紫光或紫外光芯片上涂敷三基色或多種顏色的熒光粉,利用該芯片發射的長波紫外光(370~380nm)或紫光(380~410 nm)來激發熒光粉而實現白光發射。下面主要介紹以第1種方案為原理實現白光的機制。
利用波長為460~470 nm的GaN基藍光芯片發射的藍色光作為基礎光源(圖1所示為藍光芯片在溫室,電流為20 mA時的電致發光光譜圖),應用GaN基藍光芯片所發出的460~470 nm藍光一部分用來激發熒光粉,使熒光粉發出黃綠色光,另一部分藍光透過熒光粉發射而出。熒光粉發出的黃綠色光與GaN基藍光芯片發出的透射部分混合形成白光,即白光=藍+黃的機制,如圖2所示。圖3是藍光芯片激發黃色熒光粉所產生的光譜,產生黃光,該黃光與藍光混合而成白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