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關鍵技術及其發展
將傳感器應用于物聯網中可以構成無線自治網絡,這種傳感器網絡技術綜合了傳感器技術、納米嵌入技術、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無線通訊技術等,使各類能夠嵌入到任何物體的集成化微型傳感器協作進行待測數據的實時監測、采集,并將這些信息以無線的方式發送給觀測者,從而實現“泛在”傳感。在傳感器網絡中,傳感節點具有端節點和路由的功能:首先是實現數據的采集和處理,其次是實現數據的融合和路由,綜合本身采集的數據和收到的其他節點發送的數據,轉發到其他網關節點。傳感節點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傳感器網絡的正常運轉和功能健全。
(3)網絡和通信技術。物聯網的實現涉及到近程通訊技術和遠程運輸技術。近程通訊技術涉及RFID,藍牙等,遠程運輸技術涉及互聯網的組網、網關等技術。
作為為物聯網提供信息傳遞和服務支撐的基礎通道,通過增強現有網絡通信技術的專業性與互聯功能,以適應物聯網低移動性、低數據率的業務需求,實現信息安全且可靠的傳送,是當前物聯網研究的一個重點。傳感器網絡通訊技術主要包括廣域網絡通信和近距離通信等兩個方面,廣域方面主要包括IP互聯網、2G/3G移動通信、衛星通信等技術,而以iPv6為核心的新聯網的發展,更為物聯網的提供戶高效的傳送通道;在近距離方面,當前的主流則是以IEEE 802.15.4為代表的近距離通信技術。
M2M技術也是物聯網實現的關鍵。與M2M可以實現技術結合的遠距離連接技術有GSM、GPRS、UMTS等,WIFI、藍牙、ZigBee、RFID和UWB等近距離連接技術也可以與之相結合,此外還有XML和Corba,以及基于GPS、無線終端和網絡的位置服務技術等。M2M可用于安全監測、自動售貨機、貨物跟蹤領域,應用廣泛。
(4)數據的挖掘與融合。從物聯網的感知層到應用層,各種信息的種類和數量都成倍增加,需要分析的數據量也成級數增加,同時還涉及到各種異構網絡或多個系統之間數據的融合問題,如何從海量的數據中及時挖掘出隱藏信息和有效數據的問題,給數據處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怎樣合理、有效的整合、挖掘和智能處理海量的數據是物聯網的難題。結合P2P、云計算等分布式計算技術,成為解決以上難題的一個途徑。云計算為物聯網提供了一種新的高效率計算模式,可通過網絡按需提供動態伸縮的廉價計算,其具有相對可靠并且安全的數據中心,同時兼有互聯網服務的便利、廉價和大型機的能力,可以輕松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用戶無需擔心信息泄露,黑客入侵等棘手問題。云計算是信息化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里程碑,它強調信息資源的聚集、優化和動態分配,節約信息化成本并大大提高了數據中心的效率。
2.3 物聯網的標準現狀
由于物聯網涵蓋的內容和涉及到的技術廣泛,目前國際參與物聯網標準制定的組織眾多,尚無一個組織制定出完整的物聯網標準體系。表2列出了主要國際標準制定組織及其研究方向。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0988.htm
我國研究物聯網的標準組織主要有傳感器網絡標準工作組(WGSN)和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WGSN是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籌建,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批準成立并領導,從事傳感器網絡標準化工作的全國性技術組織。目前WGSN已經建立了若干的標準制定項目組,其中,協同信息處理支撐服務及接口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推動了目前一個新的工作項目,2010年3月,這項標準已經通過了新工作項目的投票,即將啟動國際標準化的制定工作。CCSA于2010年成立了泛在網技術工作委員會(TC10),專門從事物聯網相關的研究工作,先后啟動了《無線泛在網絡體系架構》、《無線傳感器網絡與電信網絡相結合的網關設備技術要求》等標準的研究與制定,但尚沒有發布標準文稿。
3 結束語
隨著技術、標準和體制的不斷成熟和完善,物聯網將對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便捷的作用。但物聯網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實現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安全、標準、商業模式等,需要努力攻克核心技術,盡快制定物聯網國際標及一系列相應的配套法律規范,不斷地將其完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