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信標的地理信息位置路由協議的改進
3 仿真結果
本文使用離散仿真器OMNeT++4.0對ITGR算法和更新信標后的ITGR+LBD算法進行仿真對比。整個實驗網絡為1500m×2000m,網絡內隨機分布200到400個節點,每次仿真增加50個節點,節點保持靜止狀態,網絡中間存在一個900m×200m的空洞,空洞上方的一個源節點向空洞下方的10個目標節點各發送10次數據。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0706.htm
仿真主要測量平均路由跳數和路由路徑平均長度,仿真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由圖3可見更新信標節點后,平均路由跳數最少減少9.4 6%,最多減少21.92%,平均減少15.18%。由圖4可見,更新信標節點后,路由路徑平均長度最少減少6.46%,路由路徑平均長度最多減少15.72%,平均減少11.03%。采用ITGR算法第二次向目標節點發送數據的時候首先使用貪婪算法轉發到信標節點。但當網絡中存在窄帶型空洞的時候,使用貪婪算法向信標節點轉發數據有可能重新遇見空洞,造成迂回路徑。而采用新的信標節點后,由于新的信標節點一般位于窄帶型空洞的兩端,所以有效地減少了向信標節點發送數據的時候重新遇見空洞的問題,縮短了路由路徑長度。另外當后移了信標節點后擴大了目標節點陰影區域,使得更多的目標節點可以使用已發現的信標節點,避免了二次重復信標發現。仿真實驗結果證明了采用新的信標節點后,可以降低路由路徑的平均跳數和路由路徑的長度。
4 結論
本文提出一種ITGR的改進算法,通過逆著到目標節點的路由路徑方向選擇新的中信標節點,可以擴大ITGR算法中目標節點陰影區域范圍,減少算法進入周邊模式的次數,改進的算法既能有效地繞過空洞,又能有效地縮短繞空洞時路由路徑的迂回長度。仿真實驗表明,當網絡中存在窄帶型空洞時,更新信標節點可以有效降低ITGR算法的路由跳數并縮短路由路徑的長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