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探測器測試與信號處理系統的PCM信息采集
3.1 幀格式
在中國的某些規定中,為了保護PCM遙控數據,在PCM遙測中使用兩種遙控擴展幀,即實時開關指令和串行數據注入幀。這兩種遙控幀的后面都可以附加一個長度為8m(m=1,2,3……)bit的序列以用于數據的保護。具體如圖5所示。
本系統中?信號采樣后可按照基準信號的周期進行分幀處理,程序每次處理的是上一幀的采樣數據(數據處理延時1幀),然后再根據計算結果合成跟蹤信號;在處理數據的同時,可采用中斷輸出的上一幀來計算跟蹤信號(跟蹤信號輸出延時2幀)。
假設基準信號如圖6所示,那么,采用過零檢測可得到正、負過零時刻,但有時基準信號的過零點不唯一,故可將過零檢測改為過某一固定電平檢測。
在正過零時刻,由過零檢測電路可產生硬件中斷IRQ0,中斷響應程序首先記錄當前緩沖區的長度L,然后進行緩沖區切換。假設將緩沖區切換到Buffer(I)(I=1,2,3,4),此后的采樣數據采用DMA方式放入Buffer(I)。那么,4個緩沖區將按照1->2->3->4->1的方式循環。
在負過零時刻,將由過零檢測電路產生硬件中斷IRQ1,然后計算基準信號正峰值位置N,(為了清楚起見,圖6中不同周期的N分別用N1和N2表示),定義M為IRQ1中斷時當前緩沖區的長度,則N1=M/2。相鄰兩個峰值之間的數據為一幀數據,圖6中,N1和N2之間的數據為一幀數據。
由于基準信號的頻率不穩定,因此不能采用固定長度的緩沖區。為了便于尋址,采集數據緩沖區的長度定為1024。由于一幀完整的數據將跨越兩個緩沖區,同時為了處理目標跨越兩幀數據的情況,可將采樣緩沖區數定為4個,其中一個作為當前采集數據的DMA傳輸目的,另外三個作為兩幀完整數據的緩存。
因為共有22路信號需要采樣,設置的緩沖區應有22組,故此,定義0~15為中波信號,16~20為短波信號,21為基準信號,22為解鎖信號。
3.2 同步問題
除幀格式外,時分制遙測信號的同步和時隙關系也很嚴格?即所謂的同步問題。具體有幀同步、字同步、位同步等多種形式。在數字遙測(PCM)系統中,信道上傳輸的是二進制編碼序列,插入幀同步信號要易于識別和提取,并應與正常信號編碼有顯著差別且能減少假同步和漏同步概率。目前常用的幀同步碼組有巴克碼組、偽隨機碼組等。實際上更基本的同步是時鐘同步(也稱為路同步或位同步),也就是要求收發兩端數據流的時鐘嚴格同步。本系統使用CPLD對接收到的基準信號進行處理以作為幀同步的標志。
4 結束語
通過時分制,并用DSP DMA技術實現的PCM高速數據采集系統具有很高的信噪比,完全可以達到設計要求。實際上,本實現方案也可推廣到多路的采集系統,但設計時應考慮性價比及總線速度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