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柵格通信能力建設研究
1.2.3 技術視圖
GIG的技術視圖采用聯合技術體系結構,技術視圖主要是處理各部件的布置、交互以及相互依賴關系的一組最小規則。技術視圖為各個技術系統的實現提供指導方針,在此方針下制定工程規范,建造通用構筑塊并建立生產線。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8075.htm
2 全球信息柵格通信能力建設
通信能力建設意在創建一個綜合通信網,為作戰人員提供穩健的、動態的、靈活的信息企業環境。戰場空間內每一種資源都是可連接的,都能夠生成、處理或傳送信息。地面、機載、海上通信部分都采用明確定義、可互操作的協議與接口,實現戰術級的有效數據交換、作戰級的動態信息共享、戰略級的靈活決策制定和分發。
2.1 GIG通信體系參考模型
GIG通信體系結構參考模型是基于OSI模型和TCP/IP模型提出的,主要分為7層,如圖3所示。其中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是通信子網,與數據移動密切相關。服務層、應用層是資源子網,主要是網絡中涉及數據處理的部分。傳輸層位于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之間,是通信子網和資源子網的橋梁。任務層是GIG所特有的,針對軍事任務需要提出的,是特定應用程序的集合體。GIG通信體系模型的每一層負責一項具體的工作,然后把數據傳送到下一層。GIG通信體系結構參考模型與OSI參考模型的特性比較見表1。
物理層 是GIG通信體系參考模型的最底層,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基礎。物理層傳輸數據的單位是比特。
數據鏈路層 解決兩個相鄰結點之間的通信問題,實現兩個相鄰結點鏈路上無差錯的協議數據單元傳輸。數據鏈路層傳輸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數據幀。
網絡層 通信子網的最高層,它關系到通信子網的運行控制,體現了網絡應用環境中資源子網訪問通信子網的方式。網絡層的主要任務是設法將源結點出的數據包傳送到目的結點,從而向傳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
傳輸層 負責數據通信的最高層,任務是根據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網絡資源,為兩個端系統的服務層之間,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接的功能,負責端到端的可靠數據傳輸。在這一層,信息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段或報文。
服務層 組織2個會話進程之間的通信,并管理數據的交換。它處理在2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示方式,提供從互聯網到IP地址的映射。
應用層 提供通用的和特定任務的應用程序。它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的需要。它不僅提供應用程序所需要的信息交換和遠程操作,而且還要作為應用程序的用戶代理來完成一些為進行信息交換所必須的功能。
任務層 提供來自應用層的、完成一項具體軍事任務所必需的、特定應用程序的集合體。任務層的功能是:將應用層傳遞的數據轉換成供武器系統或聯網作戰人員使用的有用信息;將作戰任務分解成若干個具體步驟,確定為完成這些具體步驟所需的應用程序;通知應用層用戶要調用的應用程序,并按執行順序完成調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