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與電信網融合策略
(4)業務注冊和發現管理
為了發現物聯網應用和業務,物聯網業務需要提前注冊到業務目錄中。由于業務種類多樣,需要采用一套標準的業務描述信息和描述語言,從而提高業務注冊和發現的效率。物聯網使用者和應用可以通過提交一個或者多個業務屬性來發現已注冊的業務。在部分應用中,傳感網中的設備需要和業務一樣提前注冊。物聯網使用者或應用通過提交一個或者多個設備屬性來發現注冊的業務。如果設備擁有者不希望被別人發現和訪問,該設備可以不進行注冊。
(5)服務質量(QoS)保障
QoS保障機制在某些物聯網應用場景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傳感網采集的火警報警信息傳送。由于未來物聯網網絡是構建在現有基礎網絡之上的,所以物聯網自身應能夠根據業務要求為應用和數據打上QoS標識,而且這些標識應該是基礎網絡能夠識別的。除了標識機制外,提高傳輸效率和資源管理效率也是保障QoS的重要手段。
(6)連接管理
在基于IP的傳感網絡中,物聯網用戶和傳感網之問也通過IP實現組網。在這種情況下,傳感節點直接連接到基礎網絡中(通常情況下傳感節點是通過網關直接接人的)。在基于非IP網絡的傳感網絡中,由于傳感節點都沒有IP地址,所以用戶和傳感網之間是通過傳感網關實現組網互聯的。不同類型的傳感網必須能連接到基礎網絡中.即NGN擴展功能支持傳感網和基礎網絡之間的連接,不管這些網絡是 IP還是非IP、無線還是有線的。
(7)移動性管理
傳感網對移動的支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傳統的傳感網自身對傳感器節點移動性的支持:二是能夠將現有的移動IP技術和傳感器網絡結合,形成一個低功耗、低速率要求的新型物聯網絡。前者可以通過傳感器自身的移動技術實現,這種移動不會影響到基礎網絡的拓撲。第二種情況描述的是整個傳感器網絡在不同的網絡間移動(如在NGN網絡和非NGN網絡間),稱為網絡移動性,此時要求NGN能夠支持傳感器在網絡間移動,并支持對于傳感器節點移動時的位置信息管理。
(8)其他要求
由于傳輸數據的敏感度,傳感網的應用和服務應該有較高的安全性要求。但傳感節點本身受制于很多條件,無法配合進行安全性處理,比如數據加密,因此要求傳感網應用支持密鑰管理;另外,傳感網的安全機制應能夠與電信網絡安全機制協同工作。其次,NGN擴展功能必須能夠完成傳感網上用戶的認證鑒定和授權功能,能夠有效地防止非授權用戶接人非授權的服務、資源和數據。根據傳感網使用場景的要求,傳感網需要根據不同的數據傳播方式提供不同營賬和計費服務。
4 物聯網和電信網的融合舉措
隨著傳感器器件芯片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傳感器技術將進一步成熟。在這種情況下,以傳感器技術為核心的物聯網將和電信網絡進行深度融合。隨著形勢的變化.國家開始高度重視物聯網的發展,我國運營商需要密切關注國家在相關領域的政策動向和標準化進展。并積極參與標準的制定,引導產業的發展。傳感器是電信網的神經末梢延伸,物聯網是電信運營商成為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的必要組成部分。近期的重點是拓展物聯網和電信寬帶網絡的融合,特別是與移動網絡和下一代互聯網絡的融合。通過物聯網采集更豐富、更全面的價值信息,開發更多新型業務,提升市場競爭力。
在物聯網發展中,電信運營商建立并重點提供感知網絡解決方案和平臺服務,使客戶傳感網絡和電信網絡進行融合,讓客戶更好地收集和使用實體信息.作為電信網絡的延伸。隨著國內電信重組的完成,我國三大運營商均成為具有有線寬帶網絡和覆蓋全國的移動網的全業務運營商,發展物聯網應用具有良好的基礎網絡優勢.電信網絡的邊緣設備和終端可以作為中層的匯聚節點及大容量傳感節點,因此需要逐步升級相關網絡邊緣設備的規范,規范物聯網與電信網絡的融合方案和接口.引導業界采用標準接口開發傳感器產品。在現有網絡架構基礎上,建立物聯網應用的業務管理平臺和感知數據庫。做好統一標識規劃,并實現和其他管理系統的協同。制定終端內感知功能實現規范,推動手機等通信終端成為具備通信、感知和處理的綜合信息終端,增強用戶粘度,推進物聯網走向公眾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