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物聯網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展望

        物聯網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展望

        作者: 時間:2012-11-21 來源:網絡 收藏

        1 技術在的應用展望
        未來新技術在的應用將重點圍繞戰場態勢感知、智能分析判斷和行動過程控制等方面展開,它將有機融入聯合作戰和保障體系,全面提升基于信息網絡系統的作戰能力和保障能力。
        1.1 及時的與準確的態勢感知
        技術有望在更高層次上推動實現及時的戰場偵察、準確的態勢感知與科學的效能評估,建立戰場自動偵測預警、數據傳輸、指揮決策、火力控制綜合數據鏈,極大地縮短從偵察到決策、行動、反饋、評估、再次行動的時間,實現對裝備和部隊的有效控制和聯合協同。這將是物聯網技術在未來的一個主要應用。
        在軍事上,可利用無人機或火炮拋擲等方式,向重點目標地域大量布撒聲、光、電、磁、震動、加速度等微型、可自組網的綜合傳感器,形成戰場偵察傳感信息網,并且可以邊偵察、邊感知、邊傳輸、邊融合,實現對目標區域作戰地形、軍隊部署、武器裝備等的近距離、高分辨偵察感知,并及時將信息傳回指控中心,與衛星、飛機、艦艇上的各類傳感器有機融合,形成全方位、全頻譜、全時域的偵察體系,以彌補衛星、雷達等遠程偵測系統的不足,全面提升戰場聯合感知能力,為未來戰爭帶來新的“千里眼”和“順風耳”。無線傳感器及其網絡密集、分布、廉價、冗余等諸多優點,使之非常適合在惡劣的戰場環境和條件下應用。依托IPv6提供的巨大地址空間,未來軍用物聯網有望實現對戰場每一個角落的感知。
        無線傳感器網絡是未來物聯網的雛形,它主要有兩種應用與通信模式:一是“多到一”模式,即用傳感器節點監測環境狀態變化,并將之報告指控中心:二是“一到多”模式,也就是指控中心向某一區域的傳感器節點發出指令,由傳感器節點執行指令并返回相應的監測數據。
        美國國防部現設立了一系列軍事傳感器網絡研究項目,著力研制各種低成本的自動地面傳感器;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已經制定了傳感器網絡基礎研究計劃;美國的英特爾公司、微軟公司等行業巨頭都確立了有關無線傳感器網絡的研發計劃;日本、英國、意大利、巴西等國也對無線傳感器網絡表現出了極大興趣,紛紛開展相關研究工作。
        目前,美軍正在開展的、有關無線傳感器技術與網絡的典型項目包括智能微塵(Smart Dust)、網絡嵌入式系統、沙地直線(A Line in the Sand)、靈巧傳感器網絡(Smart Sensor Web)、先進布放式系統等。
        其中,智能微塵是一種智能的超微型傳感器,由微處理器、雙向無線通信模塊、供電模塊和軟件等組成,通過傳單、子彈或炮彈撒向戰場的智能微塵可相互定位、連接成網、收集并向基站傳遞信息,未來還有望使之能在空中懸浮幾小時;
        網絡嵌入式系統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包括10~100萬個節點的可靠、實時、分布式網絡,以顯著提高戰場態勢感知能力。每個節點包括傳感器、無線通信模塊、處理模塊等;
        沙地直線是一個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旨在偵測運動的高金屬含量目標(如坦克、裝甲車等),并可探知聲、光、溫濕度和動植物生物特征等信息;
        靈巧傳感器網絡是布設在戰場上的眾多傳感器組成的一個傳感器矩陣,可收集和過濾數據,并將重要信息傳至數據融合中心,中心用傳回的信息,結合地理信息系統(GIS),勾勒出一幅戰場態勢全景圖,分發給相關的參戰人員使用;
        先進布放式系統是美國海軍計劃用于未來反潛作戰的一個新系統,該系統將布設一個先進的水下傳感器網,以實現對敵潛艇快速準確的偵察與監視。
        相比衛星和雷達等偵察探測系統,傳感器網絡的潛在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融合分布各處的傳感器傳回的多源信息,可有效提高信噪比,此外,近距離布設的傳感器可大大消除環境噪聲對系統性能的不良影響;
        (2)分布各處的多傳感器的共同作用,可實現對大面積戰場區域的實時探測;
        (3)多種類型傳感器的混合應用將有助于提高探測效果,實現優勢互補;
        (4)借助當中具有移動能力的節點,可有效消除傳感器網絡的探測盲點;
        (5)低成本的傳感器網絡、高冗余的設計原則,可以提高整個系統的容錯性和生存性。
        當然,傳感器網絡只是未來軍事物聯網的雛形,隨著技術的發展,它將更加先進、更加完備,體現出更高的實時性、準確性,從而更好地實現對戰場態勢的感知、預警、響應和控制。
        1.2 一體化軍事網絡與高效的軍事指揮
        物聯網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將使傳感網絡的觸角延伸至戰場的各個角落,同時推動實現戰場上彼此獨立的偵察網、通信網、指控系統、火力網的綜合集成,更好地將各種裝備與平臺連接成為一體的網絡系統。借助智能傳感器和物聯網技術,還可以更好地實現與傳統戰場基礎設施的融合,擴展軍事網絡和綜合一體化的內涵,拓展戰場指揮官信息獲取的廣度、速度、深度,隨時獲取所需情報,準確感知戰場態勢,做出科學決策,并可通過互聯網絡,將指令延伸或直接傳遞給一線的作戰單元,使軍事指揮更加靈活、高效。
        1.3 智能的武器裝備與科學的裝備管理
        智能化的武器裝備將成為未來戰場的主角。從物聯網技術的角度而言,智能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利用各種內嵌或外聯的傳感器和感知控制網絡,實現對裝備工作狀況、性能水平的動態感知和實時分析,全過程、全壽命地跟蹤與監控裝備的使用、故障、維修、保養和報廢等情況,實現對裝備的科學管理;二是通過加裝傳感器,利用電子標簽與鑒別、RFID等技術,為裝備構建統一的“身份證”,隨時感知和掌握裝備的位置、分布、聚集、運動、完好率等情況;三是裝備的戰場生存將更加智能,依托傳感器網絡,隨時感知己方坐標、戰場態勢、敵方威脅等信息,并及時做出響應,提高裝備的戰場生存性和安全性。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县| 长武县| 黔江区| 凉城县| 大兴区| 蚌埠市| 凌源市| 六安市| 石门县| 平果县| 贺州市| 曲靖市| 大理市| 印江| 马公市| 太保市| 临潭县| 屏东市| 民乐县| 正宁县| 高唐县| 绥棱县| 浪卡子县| 弥渡县| 舒城县| 白银市| 罗江县| 樟树市| 大化| 府谷县| 永修县| 定西市| 阿鲁科尔沁旗| 收藏| 浙江省| 太仓市| 庆云县| 佛山市| 益阳市| 慈利县| 义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