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質疑聯發科八核效能 聯發科將如何應對
IC設計大廠聯發科繼日前推出全球首款三卡三待解決方案后,又再度發表「真八核」白皮書,首顆八核心晶片「MT6592」年底前將量產出貨,據了解,現在已開始對客戶送樣測試,明年初農歷春節左右,搭載聯發科八核心晶片的手機就會在市場問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3113.htm事實上,隨著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效能對處理器效能的要求愈來愈高,晶片CPU已開始從單核漸漸朝向雙核、四核甚至是八核演進,然而真正的功耗和實質的運作能力,市場上各大廠眾說紛云,對于晶片核心數多寡與效能、耗電是否存在著一定的關系,亦有各種質疑聲浪。
聯發科新招內力驚人
然而,聯發科內部表示,大量需要多工處理的多媒體應用已對于智慧型手機的規格及運算效能帶來極大的挑戰,要滿足高效能運算同又不犧牲電池續航力,這只能透過最佳化的多核心處理器技術來實現,如此也意味著多核處理能力正在快速成為行動裝置系統整合晶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據聯發科的真八核白皮書指出,與市場上現有的八核解決方案一次只能運行一半CPU核心不同(例如采用四核心Cortex-A7與四核心Cortex-A15組合而成的ARMbig.LITTLE「4+4」大小核心架構),聯發科真八核技術可讓八顆核心同時運作,其多核心架構非常靈活,可根據手機上的應用需求智慧協調派工,在低功耗和高效能模式之間無縫隙快速切換。

(圖說:在現今市場上如三星所推出的所謂的八核心晶片解決方案,其實是「4+4」的大小核運作架構,并非可同時八顆執行。)

(圖說:聯發科的真八核強調可一次同時開啟八顆核心。)
舉例來說,在進行網頁瀏覽時,真八核具有為每個獨立的瀏覽器標簽頁分配CPU核心獨一無二的功能,從而確保更快更穩定的網頁瀏覽體驗,也能避免使用者遭遇當機或頁面載入時間緩慢的問題。
在娛樂體驗部分,行動游戲正變得越來越復雜,為迎合這種趨勢,真八核SoC(系統單晶片)采用了先進的多執行緒程式設計技術,透過將不同的程式分配到不同的核心上,使用者甚至可同時進行大量網頁下載、線上游戲、高品質影片播放等,而毋須忍受回應延遲或大量消耗電力的困擾。

(圖說:聯發科真八核在播放影片時,其消耗的電量比市場上現有四核解決方案還少。)

(圖說:聯發科真八核標榜可同時讓消費者在行動裝置上執行多種復雜的多媒體處理也不會有當機或延遲問題。)
面對聯發科頻頻出招來勢洶洶,另一競爭對手高通也不是省油的燈,高通行動運算行銷副總裁TimMcDonough更是罕見直接在官方部落格上開炮大聲回嗆,「誰說多就一定比較好?智慧型手機處理器關鍵在于核心品質而非核心數目,有時少反而比較好。」
高通拿出鎮派絕學
高通行動運算行銷副總裁TimMcDonough認為,若想大幅提升處理能力,最快的方法就是在單一晶片上置入更多核心,如同增加電腦的「大腦」,聽起來似乎很合理,因為如果一個大腦運作得好,八個大腦同時運作想必一定更棒。然而,核心的效能也必須將納入考量。舉例來說,「當參加一個糟糕的會議時,許多頭腦不清楚的人試圖拋出想法來解決棘手問題,只會使會議更加沒效率。」

(圖說:高通最新Snapdragon800系列處理器高度整合許多功能。)

(圖說:高通最新Snapdragon800系列處理器高度整合許多功能。)
對行動處理器而言,應該關注如何打造效能強大的核心,而非一味增加晶片的核心數量,經過測試后,再決定能發揮最強效能的核心數量,他舉高通旗下兩款四核心行動處理器的效能來做比較,一款是去年推出的SnapdragonS4Pro處理器,另一款則是高通最新Snapdragon800系列處理器。兩款處理器的核心數目相同,但擁有全新架構的Snapdragon800系列處理器在效能方面則顯著提升170%。
若以改裝汽車為例,駕駛在提升汽車效能時,并不會盲目的在車上安裝八顆引擎。反之,會考量所需的效能和行駛里程數來選擇最合適的引擎。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引擎的重要性無庸置疑,但也僅是車子的一部分。打造一部效能絕佳的好車(行動裝置)需要許多品質優良的零組件。
若用相同的概念來檢視行動處理器,CPU只占高通Snapdragon晶片的15-20%,其余的部分則由其他重要零組件組成,包括高效能的GPU、DSP、以及LTE數據機等。由于所有的零組件都整合在單一晶片上,當它們一起緊密運作時才能創造最佳效能,并帶給使用者更多令人驚艷的功能,例如與快門同步的相機感應器、超高畫質的影片截取和播放、7.1立體環繞音效、以及高達150Mbps的高速LTE-Advanced網頁瀏覽。
盡管雙方隔空交戰,你來我往誰也不讓誰,但無庸置疑,二家大廠的動態已成為近日手機晶片業界高度關注的話題,但目前看起來,市場上多數對聯發科的真八核是抱持正面樂觀看法的,光上周單周股價就連五紅,一周上漲35.5元,漲幅高達11%。
高通濾波器相關文章:高通濾波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