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U-Boot在MPC8265平臺上的移植與分析

        U-Boot在MPC8265平臺上的移植與分析

        作者: 時間:2010-07-05 來源:網絡 收藏

        系統處理器啟動時,首先執行一個預定地址處的指令,通常這個位置是只讀內存,存放系統初始化或引導程序,其功能是執行CPU初始化并配置其他硬件,然后copy操作系統到RAM中。
        在嵌入式Linux系統中,這些工作由Bootloacler(引導加載程序)完成,它是在嵌入式系統CPU加電復位和進入操作系統之前運行的代碼,主要用于完成由硬件啟動到操作系統啟動的過渡,為操作系統提供基本的運行環境,如初始化CPU、堆棧、存儲器系統等,其數值必須要符合用戶的硬件配置,并且按特定順序寫入。嵌入式Linux系統的引導、配置甚至應用程序的運行都與Bootloader有關。
        Bootloader源代碼與CPU的內核結構和嵌入式設備的板級配置有關,必須根據具體的系統設計要求進行。目前,開源社團已經發展了多種引導Linux內核的bootloader,比如PowerPC體系的、miniBoot,ARM體系的blob,Intel x32體系的gurb、openBIOS等。
        微處理器和嵌入式Linux為背景,針對性地提出方法并進行研究,此方法可廣泛用于基于MPC282xx系列處理器的嵌入式Linux系統應用開發中。

        1 引導加載程序
        1.1 U-Boot簡介

        U-Boot(Universal Boot Loader)是遵循GPL條款的開放源碼項目。它支持多種嵌入式處理器,如ARM、PowerPC、MIPS等,也支持Linux、VxWorks、QNX、RTEMS、ARTOS、LynxOS等多種嵌入式操作系統。這2個特點正是U-Boot項目的開發目標,即支持盡可能多的嵌入式處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統。
        U-Boot支持的主要功能如下:1)系統引導:支持NFS掛載、從Flash中引導(壓縮或非壓縮)系統內核;RAMDISK(壓縮或非壓縮)形式的根文件系統;2)強大的操作系統接口功能,可靈活設置、傳遞多個關鍵參數給操作系統,適合系統在不同開發階段的調試要求與產品發布:3)支持目標板環境參數多種存儲方式(如Flash、NVRAM、EEPROM);4)CRC32校驗,可校驗Flash中內核、RAMDISK鏡像文件是否完好;5)設備驅動:串口、SDRAM、Flash、以太網、LCD、NVRAM、EEP-ROM、鍵盤、USB、PCMCIA、PCI、RTC等驅動支持;6)上電自檢功能:SDRAM、Flash自動檢測,SDRAM故障檢測,CPU型號。
        1.2 U-Boot主要目錄結構
        U-Boot源代碼采用高度模塊化的編程方式,便于在不同的硬件。U-Boot源代碼包含多個目錄,其中與移植相關的主要有:1)board:目標板相關文件,存放U-Boot支持的所有目標板的子目錄。目標板上大部分資源的初始化代碼就在這個文件夾中,如SDRAM、Flash驅動;2)common:獨立于處理器體系結構的通用代碼,實現U-Boot各種公共命令的C文件;3)cpu:存放U-Boot支持的各類型CPU的相關文件,主要是初始化執行環境,比如mpc8260子目錄包含串口、網口、LCD驅動及中斷初始化等文件;4)drivers:通用設備的驅動程序,如CFI flash驅動;5)fs:U-Boot支持的文件系統,如ext2、cramfs、fat、fdos、jffs2和registerfs等;6)net:與網絡功能有關的文件,如B00TP、TFTP、RARP和NFS相關代碼;7)include:存放頭文件。子目錄include/configs下與目標板相關的配置頭文件是移植過程中經常要修改的文件,可配置目標板的各項參數(如波特率、引導啟動參數等)。還有對各種硬件支持的匯編文件、系統的配置文件和對文件系統支持的文件。U-Boot源代碼可以從DENX的網站(http://www.denx.de)下載,本文使用的版本是U-Boot-1.2.0。

        2 U-Boot的運行流程
        U-Boot的運行流程如圖1所示,目標板上電,啟動存儲控制器CS0有效,選中Flash,CPU地址線上輸出硬件復位中斷向量對應的地
        址,此時執行第1條指令,對應\cpu\mpc8260\start.S中的_start:開始執行。完成CPU本身基本的初始化后,初始化CPU內部寄存器,設置IMMR、ICTRL等。然后跳轉到\cpu\mpc8260\cpu_init.c的函數cpu_init_f處,進行CPU的底層初始化,主要設置watchdog、SIUMCR寄存器、PIT、鎖相環、系統定時器、存儲控制器和CPM等。從start.S中跳轉到\lib_ppe\board.c的函數board_init_f處,實現目標板上的第1次初始化,完成SMC初始化和一些硬件測試,尤其是RAM初始化,并分配內存空間,保存板級信息,準備在RAM中重定向U-Boot代碼。完成后,跳轉到start.S中的函數relocate_code()處,重定向代碼,將U-Boot代碼搬至SDRAM工作,開始在RAM中運行。然后跳轉到board.c文件的函數board_init_r()處,執行板上的第2次初始化,主要完成一些數據結構、高端模塊及系統設備的相關初始化。最后,U-Boot執行board_init_r()中的函數main_loop(),根據用戶從控制臺的輸入,完成預先設定的工作。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冈山市| 娄烦县| 紫金县| 即墨市| 绍兴市| 全州县| 洞头县| 青铜峡市| 永福县| 泰州市| 古蔺县| 林甸县| 宣城市| 郧西县| 松溪县| 南川市| 陆河县| 余姚市| 霞浦县| 苗栗市| 大埔区| 揭西县| 获嘉县| 青州市| 唐山市| 翁源县| 昌乐县| 且末县| 博兴县| 南投县| 洪湖市| 叶城县| 虹口区| 凭祥市| 饶阳县| 锦州市| 孙吴县| 固镇县| 邹平县| 安多县| 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