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采用FPGA/MCU技術的光電式滾轉角測量儀的解決方案

        采用FPGA/MCU技術的光電式滾轉角測量儀的解決方案

        作者: 時間:2010-12-10 來源:網絡 收藏

        本文設計基于式滾,安裝于實驗轉臺上,實時輸出滾度值,為彈體的滾測量提供對照基準,并可與上位機進行通信,將數據傳送到主機中進行后續處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1256.htm

          系統整體方案

          滾轉角物理架構如圖1、2所示。a為滾轉體,可沿軸向做360度旋轉,在滾轉體上某固定位置安裝紅外發光二極管k,光束方向沿截面徑向朝外;b為側支架,為了減少環境光線的干擾,封閉式設計,沿支架周向均勻安裝n個光敏接收電路gl-gn,n值視所需測量精度而定;當滾轉體旋轉到某角度時,延徑向發射紅外光,側支架上的光敏三極管對其進行接收,把光信號轉換為電壓信號,經過處理之后送給主控板,主控板通過判斷是哪個光敏三極管接收到了信號來確定滾轉角度,滾轉體也可能會剛好旋轉到兩個光敏三極管之間,導致二者同時接收到光信號,此時可對信號進行AD轉換,然后通過相應算法對轉換值進行處理,從而解算出滾轉角。


          系統硬件設計

          滾轉角的硬件框圖如圖3所示,包括紅外光發射模塊、光敏接收模塊、信息處理模塊、電源模塊、LED顯示模塊等,以下分別進行具體介紹。


          紅外光發射模塊選用方向性較強的窄角度紅外發光二極管PH303,波長0.94mm,通過510Ω限流電阻與彈上的陀螺儀或者磁探測模塊相連接,當滾轉體轉到某角度時由單片機控制其持續發光。由于發光二極管與光敏接收模塊之間的距離較短,僅有3~4cm,因此小功率直射方式便可滿足要求。

          光敏接收模塊UNI公司的NPN光敏三極管MID-32A22,接收光波長也為0.94mm。接收模塊電路如圖4所示,實物如圖5所示,Q1為光敏三極管,LM358D為雙通道集成運算放大器。在Q1上施加9V的偏置電壓,保證集電結處于反向偏置,發射結處于正向偏置。室溫條件下,當受到紅外光照射時,發射集的輸出電流與入射光強度呈線性關系,范圍在1.5~2mA之間,R4取值為330Ω,則LM358D的引腳5輸入電壓在0.5~0.66V之間。前級運放搭建成同相比例放大器,取R1=1kW,R2=5kW,放大倍數為(1+5/1)=6倍,則引腳7的輸出電壓在以上。后級運放搭建成一階低通有源濾波器,取R3=15.8kW,C1=0.1mF,截止頻率為100Hz。Ax(x=1-n)為經過轉換及信號調理之后的輸出信號,本系統中n取值為37,即在側支架上沿周向均勻安裝37個光敏接收模塊。當Q1接收到足夠強度的入射紅外光時Ax輸出為高電平,沒有受到入射光照射時保持為低電平,信號直接送至信息處理模塊的相應引腳。


          FPGA/MCU信息處理模塊:FPGA作為主處理器,兩片MCU作為協處理器,FPGA與MCU及上位機之間均使用串口通信方式。

          FPGA采用Altera公司的EP1C3T144,具有2910個邏輯單元,可用IO引腳達104個,集成1個PLL模塊,使用與1.5V聯合供電,上電次序可任意配置,可靈活選擇使用主動串行方式或者JTAG方式進行調試,外接50MHz有源晶振為芯片提供基準頻率。

          MCU選用Cygnal公司的C8051F310,工作電壓2.7V~3.6V,最高工作頻率可達25MHz,提供1280字節RAM和16Kb FLASH,29個耐5V電壓的可配置IO引腳,片內集成21路10位200KSPS ADC及硬件增強型UART,可使用Silicon lab2線調試方式。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梅县| 东兰县| 禄丰县| 阿拉善右旗| 偃师市| 兴仁县| 承德县| 石棉县| 科技| 铜山县| 泌阳县| 象州县| 锦屏县| 紫阳县| 满城县| 奈曼旗| 涞源县| 清水河县| 永泰县| 宝山区| 霍州市| 黎城县| 永和县| 洛川县| 伊吾县| 阿图什市| 布拖县| 龙游县| 健康| 蕲春县| 明星| 永城市| 兰坪| 三明市| 清镇市| 山阴县| 大连市| 阳西县| 赫章县| 海晏县| 嘉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