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生前身后事
喬布斯(1955~2011年)離開我們已近兩年,但最近因《遺失的訪談》――意外發現的1995年美國紀錄片制作人Bob Cringley對喬布斯一個多小時的深入訪談去年重新制作發行,很快引起世界果粉的關注,陸續翻譯成各種語言在網上流傳。中文版是由36位網友合作翻譯,花了5個月的時間于今年5月初上傳至優酷網,一天之內的播放量即達到34萬多次,媒體廣泛報道,讓我們對喬布斯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喬布斯身后的蘋果公司屢遭質疑的今天,我們又一次深深地懷念起這位曠世奇才。通過《遺失的訪談》我們發現了喬布斯那時有什么奇特思想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5877.htm
“看好互聯網”
當訪問將結束問到喬布斯如何看未來10年技術發展趨勢時,他的回答就是:“我看好互聯網。”在18年前全球僅有4000萬網民、2萬多網站的時候喬布斯就有如此高瞻遠矚的先見之明,不禁令人嘆服。今天來看,互聯網確是人類歷史上一項具有顛覆性或稱突破性的技術,發展迅速,它不僅激情創造了上世紀90年代末的網絡繁榮,而且在網絡泡沫破裂后的10多年之后,人們對互聯網在社會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認知。在互聯網進入商用以來的不到20年時間里,從科學家僅僅通過電腦連接以分享信息的最初設想,幾乎已拓展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商業、金融、教育,直到購物、人際關系和娛樂等等。世界互聯網應用人數急劇擴大,2005年網民突破1億大關,2010年即達到20億,預期2015年可望達到人類的一半。管理咨詢機構麥肯錫(McKinsey)旗下“全球研究院”預測:“互聯網對全球GDP的貢獻大于西班牙或加拿大的GDP,并正以高于巴西GDP的幅度成長。”市調公司Forrester Research有關專家James McQuivey說:互聯網帶來的第一大影響是,現代經濟中被認為不可避免的摩擦正在急劇減少,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下降到零。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主管James Manyika還說:目前的互聯網僅是“人際互聯網”,并未包括“工業互聯網”,20年之后,它將把工廠、機器、道路、橋梁、智能電網等統統連接起來,可以實現更好的能源管理,從而可節省數萬億美元的資金。Forrester 的McQuivey還補充道:互聯網有可能改變經濟的各個層面,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流通成本,節約資金當在數萬億美元之巨。
近日我國阿里巴巴公司CEO馬云以48歲的正當年退休,引起了各種媒體的廣泛關注,原因正與互聯網有關。阿里巴巴被譽為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網絡公司,它的利潤超過了騰訊、百度而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盈利一哥,且其營收同比增速仍高達80%,凈利增速更高至171%,遠遠快于世界著名網絡企業亞馬遜、ebay等。英國《經濟學人》雜志3月發表文章說,阿里巴巴在中國掀起了電子商務浪潮,并認為阿里巴巴有潛力成為全球最有價值公司,“正在塑造一個更好的中國”,盡管或有夸張之嫌,但足可認定互聯網在經濟中的作用。馬云自己也說:我們很幸運,能做得這么大。這不是因為我馬云多聰明、多了不起,只是因為我們身處中國,趕上了互聯網時代,而且有很多優秀的人一起合作,我一直心懷感激。
創新是王道
《訪談》中談到創新,喬布斯說:“能否準確把握一個產品的方向,最終得由你的品位來決定。畢加索曾說過:‘好的藝術家擅長模仿,偉大的藝術家則擅長偷竊。’我從不覺得偷竊別人的想法和創意是可恥的。”就是說,他那時認為從創新的角度進行“模仿”甚至“偷竊”都是無妨的。那時他還說過:“我不在乎是否正直,我在乎的是成功,并做正確的事。”公司的起步,甚至有些大公司如往日的日本松下、如今的韓國三星都是通過“me too”(模仿)戰略發展壯大起來的。蘋果公司成功以后喬布斯再談創新就改口了,他說:企業“領袖和跟風者的區別就在于創新。”他把創新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他將“創新奉為圭皋”,信奉“應用創新是王道”,喬布斯創新還融合了“藝術+技術”的特性。創新還“要有勇氣追隨心聲,聽從直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知道你想成為的樣子,其他事情都是其次的。” “你不能只問顧客要什么,然后想法子給他們做什么。等你做出來,他們已經另有新歡了。”我們看到喬布斯的一系列“i產品”系列確實都是在引領客戶的消費潮流,這是喬布斯的重要創新特點,他成功了。喬布斯也因此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名垂青史!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個蘋果改變了世界,第一個誘惑了夏娃,第二個砸醒了牛頓,第三個在喬布斯手中。”這或許是對喬布斯世界貢獻最深刻、最正確的肯定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