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重慶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六大優勢
黃奇帆在會見韓國SK海力士株式會社社長樸星昱時的講話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5274.htm非常高興今天和樸先生、和SK海力士的朋友一起深入的會談,非常歡迎SK海力士來重慶合作發展集成電路業務!
重慶是我們國家內陸地區的經濟、貿易、金融中心,現有3300萬人口,其中城市人口1700萬。這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城市,最近五年GDP平均增速15%左右,是全國增長最快的省份之一。我們通過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融合,來推動全市的經濟發展。在城市化的過程中,我們重視信息化的作用,走智能化城市發展之路;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我們重視用信息化帶動傳統工業的改造,使得智能制造、信息產業有了加速度的推進。
重慶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我們高度重視開放,致力于打造中國內陸開放高地,形成了五個標志性的特征:一是最近幾年,每年實際利用外資上百億美元。全國每年利用外資1300億美元,重慶有100多億,是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最多的地方。二是進出口總額從五年前的50多億美元,發展到去年的540億美元,增長10倍。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排第11位;在內陸22個省區市,我們排在前3位。三是擁有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政策和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一樣,是我國開放度最高的三大新區之一。四是擁有內陸唯一的保稅港區和全國面積最大的綜合保稅區。過去20年里,我國批準了19個保稅區,其中17個在沿海8個省,內陸的2個保稅區,就在重慶。保稅區具有“境內關外”的功能,相當于自由貿易區,是一個特殊的開放區域。五是成為了我國內陸的綜合交通樞紐。從航空來說,重慶機場去年吞吐量2200萬人次,連續五年航空客流量增長率全球第一。國家民航總局正在重慶機場投資250億人民幣建第三、第四跑道和5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國家的計劃是,重慶機場的吞吐量,到2015年超過3000萬人次,2020年超過5000萬人次。伴隨著機場的擴張,國際航線也迅速增加。最近三年,重慶增加了20條國際貨運航線和客運航線。鐵路方面,重慶境內現有3000公里鐵路,其中時速200公里的高速鐵路有200公里。目前重慶有8條鐵路通向全國,1小時到成都,2小時到貴陽,3小時到西安,4小時到武漢,5小時到蘭州,6小時到廣州,7小時到北京,8小時到上海。在渝深、渝滬鐵海聯運的支撐下,重慶的鐵路和沿海的港口聯在一起,通過深圳港、上海港走向全世界。我們還有一條渝新歐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從重慶到德國杜伊斯堡、荷蘭鹿特丹,全程1.1萬多公里,運行時間14天,比水運的一個半月,節約一個月的時間。特別有意義的是鐵路的運行方式,我們實現了多個國家和地區“一卡通”的海關便捷通關模式,一次報關,一次海關檢查,一次放行,中間任何國家的海關都不再重復關檢,這樣就使重慶這個內陸城市變成了國家的口岸。一個交通樞紐,如果不是口岸,那僅僅是交通發達,而我們是鐵路的口岸、機場的口岸、航運的口岸,這是非常難得的一個開放特征。
重慶的快速發展,也得益于我們良好的投資環境。我們的投資成本、企業運行成本,是國內最低的,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稅負成本低。比如,我國所得稅稅率都是按25%計征,但在重慶,因為西部大開發政策,我們所有工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都是按15%計征。二是物流成本低。因為我們水陸空的各種交通發展、口岸檢驗便捷,使得整個物流成本相對內陸的其他省市區,都比較低。比如沿海地區要把貨運到歐洲,一個集裝箱運費5000美元,但要花40多天,算上資金利息,大致要8000多美元;我們渝新歐運過去只要7000多美元,成本就比較低。三是物業成本低。我們的房價、地價,大約是上海的1/4、沿海地區的1/3,成本比較低。四是融資成本低。銀行不良貸款率,我們去年是0.4%,全國平均1.2%,31個省區市中我們最低。銀行資本利潤率,我們又是全國最高。全國67萬億貸款,重慶1.6萬億,占1/40;全國銀行貸款利潤,去年1.2萬億,重慶600億,占到1/20,可見重慶金融企業的效益是最好的。五是要素成本低。比如土地的價格、勞動力的價格、油電煤氣運的價格,平均比沿海地區低40%左右。
重慶有開放高地的五個特征,又有投資成本最低的五個特征,很自然就經濟興旺、投資興旺、發展興旺。這是我對重慶整體經濟環境的介紹,下面對我們合作項目的背景再做個介紹。
我們高度重視集成電路的發展,因為集成電路是現代信息產業的核心產業。我們目前有兩條6英寸模擬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和一條8英寸數字集成電路生產線。8英寸生產線月產4萬片規模,是目前國內17條8寸線運行規模最大的一條線。它就在西永微電子園區,目前生產量飽和,現金流是正的,沒有任何虧損。我們高度重視海力士的12寸芯片封裝測試項目,同時也歡迎海力士進一步搞12寸芯片制造項目。
海力士和我們合作,對重慶來說,是一個戰略發展的需求;對你們來說,也是選了一個好地方。為什么在重慶搞集成電路是最好的地方呢?我想有六個原因:
一是市場需求大。重慶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通信設備以及服務器、路由器的制造基地,今年會生產6000萬臺筆記本電腦、1000萬臺平板電腦、1000萬臺臺式電腦、2000多萬臺打印機,再加上500萬臺服務器、路由器、交換機等通信設備,產量占到全世界的1/4左右,對芯片的需求量相應也是相當巨大的。
二是物流便利。由于我們是交通樞紐,又是口岸高地,所以芯片的原材料運輸或者芯片在全中國、全球的運輸,包括首爾到重慶的各種運輸,物流成本、速度和效率都會是一流的,和上海、深圳幾乎沒有什么差別。
三是配套能力強。我們這里有8寸、12寸單晶硅工廠。這種電子級硅片,如果要供應,也是可以直接供應的。同時,我們化工系統比較發達,各種電子制造過程中的純氣體,也可以直接本地化供應。
四是能源要素供應到位。像這樣一個大型芯片廠,需要一個中等城市的自來水供應。相比中國北方地區,重慶水資源是最充分的。電力供應、天然氣供應,我們也都是很充分的,而且成本也比沿海地區低。海力士在重慶搞封裝廠或者芯片廠,我們肯定可以在三年內把集成電路所需要的耗材,包括氣體,80%在重慶本地化供應。
五是人力資源保障有力。我們60多所大專院校,在校生80萬人,每年畢業18萬人;中等職業學校300多所,每年能畢業20萬中專生。我們還有兩個半導體學院,一個在重慶大學,一個在重慶郵電大學,專門為集成電路、半導體提供人才。
六是有專門的優惠政策。對各個行業,我們的稅費也是很低的。對集成電路等高科技項目,我們還有一些專門的優惠政策。疊加上來,就使在重慶搞集成電路的稅費成本、各種資源成本會進一步降低。我們測算了一下,在重慶搞一個月產10萬片的12寸芯片廠,造價成本比沿海低8%,也就是說,每年可凈增1億多美元的利潤。
另外,長江流域,從重慶到上海,地質上是一個板塊,地質結構非常穩定,這對大投入,大產出、資本密集型的集成電路產業是非常重要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