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市場分析 > 世界半導體業未來發展特征淺釋

        世界半導體業未來發展特征淺釋

        ——
        作者:邵虞 時間:2006-07-07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Basic features of ww semieonductor development
        半導體工業趨于成熟,從我們獲得最早的數字,1975年世界半導體市場為70億美元,那么,到2005年的30年間,世界市場發展到了2270億美元,共增長32倍,年均增長率是兩位數的12%。今后勢將繼續發展,同時卻也出現了不少新的特點,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
        速度平緩化
        隨著半導體產業的趨向成熟,它的發展速度正逐漸走向平和與緩慢。據WSTS的數據,世界半導體市場1976~1985年間的年均增長率曾高達26%,1985~1994年間為18%,而1994~2004年間則降到了8%,已進入了個位數增長的時代。進入21世紀后,WSTS預計2001~2007年世界半導體市場將從1390億美元增長到2712億美元,年均增長率仍接近8%。
        圖1 世界半導體市場速度趨緩
        眾所周知,世界半導體市場的發展有一個硅周期,即每4年有一個起伏循環,而近年也發生了變化。1985~1997年間大致是4年1個周期,但此后周期有縮短之勢(圖2)。此外,硅周期自2001年到達歷史上最深谷底之后,此后不僅周期縮短,而且曲線的發展也趨于平緩,沒有了以往曾有的大起大落。
        圖2 世界半導體市場的增長率變化
        在半導體業的發展過程中,還有一個大家所熟悉的Moore(摩爾)定律。從這一定律,我們也看到發展趨緩的現象。Moore定律是Intel公司創始之一Gordon Moore發現的,該定律表明:芯片集成度將每年翻一番。事實上,1965~69年間每一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數量達到了每年翻番的水平。但自1969年到2005年間已降到1.5~2年翻一番。據ITRS(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的預測,2005~09年間將是2年翻一番,而2009~2018年將進一步下降到3年翻一番。據美國VLSI Research公司調研,從1971年到2002年世界生產的晶體管總量以每年54%的速度在發展,相當于16年增加1000倍,2003年的總產量達到1E(1018)個,大多用于存儲芯片。2005年每一芯片大約集成10億個晶體管,2020年可達320億個,正好是三年翻一番。
        對于2006年世界半導體市場,一些主要預測機構,諸如WSTS、SIA、Gartner、IC Insight等都認為將增長8%,也有如Semico Research 公司堅信將增長17%,Future Horizons甚至認為將增長20%。ISuppi公司的增長率于4月的最新調整為7.4%,并預測2005~10年間的年均增長率為8.2%(表1)。
        表1 世界半導體市場的發展 
         
        注:Gartner公司預測2006~2010年的增長率分別為8%,6%,13%,2%,4%,起伏要大些。
        資料:iSuppli
        世界上無論哪一門工業,隨著時間的前進,產品的成熟,其發展速度都有向GDP靠近的趨勢。2005~10年間,世界GDP的年均增長率值為3%,而世界電子工業約為4%,而半導體為8%。盡管是個位數,但還是在上端運行,相比前兩者,半導體工業的發展可算得不錯。
        市場個人化
        半導體集成電路是電子產品的基礎和心臟;電子產品也是半導體集成電路最主要應用產品。現如今,電子產品的銷售對象正從企事業轉向個人,而且這一趨勢在今后10年內將日益增強。以計算機為例,1980年在科技發達國家中主要用于研究,1個單位也就1臺。1985~90年間,計算機推向商業應用,普及率達到10人1臺。1995~2000年包括臺式PC和便攜PC,大約已普及到人手1臺。今后,包括PC、手機等終端1人可以達到10臺,進入所謂"無所不在"的Ubiquitous時代。
        預計2005~2010年,是將以移動電話、PC和平板電視三大數字產品為主的大量消費時代。2005年世界移動電話的使用者達20億人,人口普及率為32%,預計2008年即可提高到30億人,加速普及到45%,接近2人1臺。
        2005~2010年間,移動電話銷售值將從986億美元增長到1263億美元,PC從2038億美元,到2200億美元,包括平板電視在內的彩電從755億美元到1368億美元,3項產品合計將從3779億美元增長到4831億美元,分別占世界電子市場的30%和32%,可見其地位的重要。
        這三類產品的用戶無疑都是個人化的。因此,競爭激烈、價格下降是必然的趨勢。同時,主要銷售市場將從經濟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也因為這個緣故,以中國、印度、俄國、巴西為代表的所謂BRICs(4個國家的英語字頭)經濟群體,它們都是經濟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市場潛力巨大,從中期發展看主要購買的是低端產品,但也已出現了高端產品的購買層,因而特別受到世界關注。
        經濟發達國家正加速走向高齡化社會,2006年日本65歲以上的人口已占25%,是世界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那里的高齡老人則是電子高端產品和保健產品的主要消費者。
        應用多樣化
        自從2000年世界IT泡沫之后,比較僵化的電子產品和電子技術,走向了今天大量消費和技術革新的新時代。
        電子產品的普及速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例如,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電視、PC和錄像機的普及都是有一個順序的:從經濟發達國的高收入/企業層到經濟發達國的中等收入層,再到經濟發達以外的國家。隨著時間的前進,市場逐漸擴大。
        但是,移動電話、MP3播放機、DVD播放機、數碼相機等電子產品的發展和普及則完全不同。不但普及時間短,而且是在世界各地同時上馬,一開始的價格就比較低,也是個很大特點。這導致DRAM、NAND flash、液晶驅動IC、液晶屏等需求一路上揚,而價格則是不斷滑落。
        據統計,2005年世界PC、移動電話、彩電、數碼相機、MP3播放機等5大類數字產品的出貨量合計比上年增長了20.4%,而世界半導體業的出貨值不過增長了6.8%。原因就是半導體單價的下落,阻礙了半導體業的增長。
        這些半導體的主要應用電子產品今后還將繼續發展,預示著半導體業前景可待(表2)。
        表2 世界主要電子產品和半導體的發展

        資料:三菱證券公司
        隨著半導體應用的多樣化,半導體的提供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在大型機時代,半導體具有專用的性質;PC時代DRAM和MPU等都走向了通用化;進入數字家電時代,半導體回歸專用化;今后將是專用/通用的兼用化。專用的如SoC/SiP技術,通用的則如微控制器/DSP技術、平臺技術、模擬技術等。
        半導體應用從其傳統的業務協作關系方面來看,似乎缺少新的應用,未來展延的應用只在娛樂業,汽車和機器人等領域。娛樂業的代表是消費電子自不待言,且已成為電子業發展主流,業者無不趨之若鶩。汽車電子和機器人則是半導體高端應用的發展方向。汽車電子從80年代電子立體聲,到現在的防爆制動系統、發動機控制、汽車導航、氣袋等,10年后到2015年,還將有自動駕駛、預先防撞等汽車本質功能的電子化。電子產品在汽車成本中的比重不斷提高,1980年僅占1%,現在大約占20%,10年后將進一步提高到40%,且今天頂級汽車的電子成本即有達到了40%的。
        目前的機器人主要還是手勢動作、身體動作、位置識別、移動體跟蹤、個體識別等單功能機器人。未來5年內可出現自控特定作業的機器人,從事看護、開門、識別物體及屋內環境、進行個別講話、使用手腕等的各種服務。10年后到2015年可以誕生判斷人和周圍狀況,自律從事多種作業的通用機器人,不僅會自發會話、還能上下臺階、開關門戶等多種服務。為支持機器人這樣的進步,對半導體性能提出很高的要求,必須比現在提高1000~10000倍。預計下一年代初的機器人所用LSI的邏輯處理功能會達到4GIPS,內存容量8MB。
        但是從其他產業的角度來觀察,半導體應用的范圍會打破原有的框框,將涉及環境、健康,農業等各個領域,并與其他技術相結合,開發出嶄新的應用,應用前景無比廣闊,發展更趨樂觀。
        經營集中化
        世界半導體業發展到今天,無論是企業經營模式,還是產品生產種類都有了相應很大的變化。企業經營出現了IDM(集成器件制造商)、Foundry(代工企業)、Fabless House(無生產線設計公司)三業為主。半導體部門從公司中分離出來開展獨立經營也已是大勢所趨。
        產品經營集中化,不失為當前公司經營的成功之舉,TI公司便是個典型。1997年公司賣掉了依然有利可圖的軍事部門,同年還把筆記本電腦部門賣給了臺灣的Acer公司,隨后于1999年又把存儲器業務賣給了Micron Technology公司,2005年又將LCD驅動LSI事業賣給了沖電氣公司。而把公司的經營集中在自己掌有強勢技術的DSP和模擬電路上。公司DSP成長迅速,已占公司半導體營收的35%,引領世界市場,模擬電路約占40%,同樣業績亮麗。為此,公司在世界10大半導體公司中的排名不斷提升,1993年曾排名第6,2002年即晉身第4,2004~2005年接著穩居第3。與Intel、三星成為業界3大高收譽公司,共同領導世界半導體業前進的3大頂級公司。
        順便提一句,Apple公司的經營成功模式最近取代了Dell的經營模式,令業界刮目相看。Dell的成功在它的直銷經營模式,它適時購入器件,通過供應鏈的調節而保持最適當的庫存。雖然這可導致器件供應過剩,但對買方是很有利的市場,Dell的PC經營就是這樣發揮了很好的效率。Apple公司相反,它發揮了器件賣方市場的威力。Apple公司產品需用的NAND flash存儲器近期經常缺貨,為此,Apple公司對5家有關公司締結了預付定金的合同,保證了公司對NAND flash的需求,從而使公司的主打熱銷產品iPod源源上市,銷量大增,獲利亮眼。
        NAND flash大躍進
        欲爭存儲器盟主地位
        據iSuppli公司報道,2005年世界存儲器市場為487億美元,2006年將增長9%,達531億美元,其中NAND將激增41%,達153億美元,占存儲器市場29%,2007年還將續增近50%,大有趕上并超過原盟主DRAM之勢。2006年NOR flash受NAND影響,僅增長12%,達88億美元,與NAND相差幾一倍。NAND的大發展主要是在移動電話中的應用增多,容量擴大。同時,在熱門產品iPod的應用中大有斬獲。
        圖1 世界存儲器市場的發展
        現在存儲器中的老大DRAM,2005年的世界市場為252億美元,預計2006年將縮減5%,計239億美元。這樣一增一減,自然大有取代之勢。
        表1 各產品主要生產公司一覽
        DRAM                            NAND flash               NOR flash
        韓國:三星,Hynix                 韓國:三星,Hynix       美國:Intel
        美國:Micron                      美國:IM Hash Technology 歐洲:ST
        中國臺灣:茂德,南亞,力晶        歐洲:ST                SRAM等
        日本:Elpida                       日本:東芝              韓國:三星
                                                                  美國:Cypress
           三星公司32GB SSD率先供貨
        三星半導體部門CEO黃昌圭透露,公司32GB的SSD開始出貨。SSD(Solid state Disk-固態磁盤)是一種外形頗似磁盤的NAND flash半導體存儲器,可用于筆記本電腦上取代磁盤(HDD)。目前,30GB HDD的讀取/寫入速度為每秒15M,而三星SSD的讀取速度每秒57M,寫入速度每秒32M,重僅15g,是同類HDD的四分之一,在線時的功耗僅及三分之一。價格目前還不清楚,可能會高出好幾倍。
        預計今后5年內SSD將以每年70%的速度快速增長,2009年SSD在筆記本電腦上的普及率可望提高到30%,2010年市場可達45億美元。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寿县| 长治市| 浦北县| 曲松县| 镇巴县| 繁昌县| 富宁县| 合水县| 惠来县| 沁源县| 松阳县| 鹤岗市| 盱眙县| 康定县| 旺苍县| 灵武市| 和田县| 北票市| 鹿泉市| 大厂| 扎囊县| 聂拉木县| 陆良县| 屏南县| 宝山区| 固阳县| 秦安县| 潜江市| 会昌县| 阿勒泰市| 白朗县| 额尔古纳市| 安国市| 济南市| 新竹县| 隆化县| 卫辉市| 大足县| 苍溪县| 冕宁县| 日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