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xeda,ARM進入服務器領域開拓者
Calxeda(嘉協達)是ARM在服務器領域吃螃蟹的第一個合作者,ARM的低功耗處理內核在移動設備上發展的順風順水,在這一山頭獨霸天下同時,ARM也在拓展領地范圍,在高性能計算領域分一杯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3603.htm 不熟悉Calxeda的朋友,先看看Calxeda制定的發展路徑:
Calxeda聯合創始人、CEO Barry Evans
過去:想法落地
2008年,Calxeda帶著將ARM用于服務器的大膽想法創立,Calxeda聯合創始人、現在的CEO Barry Evans在介紹公司情況時表示,公司成立的目的就是要致力于提高數據中心的效率,Calxeda的技術有一部分來源于手機,經過創新應用于大數據中心,所以可以說其產品中融入了服務器處理器與移動處理器的交叉DNA。
現在:產品落地
幾年的技術積累之后,在2011年,其客戶惠普采用Calxeda EXC-1000的第一款產品面市,滿足的是對成本和功耗敏感的客戶需求。在這第一代產品中,公司采用ARM Cortex A9內核,功耗勝出之后,在2012年,Calxeda的第二代產品“Midway”平臺中開始采用ARM Cortex A15,在性能翻倍的同時,功耗基本沒有太大的增加,Midway會在今年批量出貨。其客戶也由惠普增加到Dell、SI、BOSTON、Foxconn、Penguin Computing等。現在也在開始著手規劃采用ARM最新發布的64位Contex A57內核開發性能更加強大的產品。
將來:偉大公司落地
Barry表示,calxeda從成立之初就受到了投資者的關注,成立之初融資4800萬美元,2012年再次融資5500萬美元。個人分析,第二次融資規模超過了第一次,說明是對公司發展潛力肯定。Barry更是直言,Calxeda未來就是要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比肩現在的英特爾,一定是曾經為英特爾老員工的Barry的愿望。
說到底,產品才是最核心的內容。這里有一個來自獨立測評機構AnandTech的測評報告,說明了Calxeda產品的競爭優勢所在。
圖中顯示,在功耗和多用戶同時使用時候的每秒響應數上,Calxeda的ARM內核還是很有競爭優勢的。另外,Calxeda公司副總裁Bob Baughman表示,在EnergyCore ECX-1000中,有功率和架構管理部分稱之為ECME(EnergyCore Management Engine),帶有一個Cortex-M3處理器內核,能夠提供固件管理、傳感器讀出并控制處理器,這就好比賦予了服務器一顆智慧的頭腦,這在業內尚屬唯一。
大家最感興趣的應該是拿Calxeda的ARM架構和Intel 的X86架構作對比了,因為兩者的比較總是成為關注的焦點。英特爾推出移動處理器, ARM成為功耗的參考標準,ARM闖入服務器領域,自然也逃脫不了與英特爾的性能比較。下面兩個圖是性能和成本的比較。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Calxeda客戶的產品滿足對電力有限制的、對CPU要求更低的數據中心的網站應用很有吸引力,還不能觸及英特爾獨具優勢的更高端的市場,但是ARM的性能也在快速提高,向上發展必定是趨勢。而且目前加入到ARM服務器陣營的成員越來越多,“這是很好的事情,對于生態系統的建設非常有利,競爭會促進產業的進步,希望出現‘ARM體系是X86的替代’而非‘Calxeda是X86的替代’這樣的聲音”,談到如何看待更多的競爭者加入這一陣營的時候,Barry這么說。
Barry還表示,Calxeda和ARM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只要ARM有新的架構,Calxeda肯定是首發客戶,雙方也會積極共同探討ARM在服務器領域的發展。Calxeda都采用ARM的標準內核,這樣就會始終沿著一個標準的方向前進,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變化,客戶降低做不必要開發的風險。
云計算、大數據中心近年探討的都比較多,雖然目前看實際還停留在概念的層面,但是這一市場的容量不容小視。Calxeda作為ARM在服務器的首發陣容出現,正在接受市場的檢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