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開創未來的十年:觸發電路(1911-1920)
《連線》雜志發表了紀念20世紀以來偉大發明的連載文章,從1900年開始,以十年為一期,涵蓋科學、技術、體育、攝影、戰爭等方面,其中不乏推動人類進步的偉大發現和成就,包括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巴拿馬運河的峻工、交通紅綠燈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1960.htm以下為連載第二期:1911-1920年
今天的連載把我們帶回到1911到1920年代,這個時候福特的第一臺T型車走出了裝配線,高爾夫球開始盛行,巴拿馬運河實現峻工。
1918年:觸發電路(企業)
1911年到1920年,計算機時代的先驅之一阿蘭·圖靈(Alan Turing)出生,G·N·劉易斯(G. N. Lewis)也開始研究鋰電池,一位英國艦隊指揮官首次說出了“OMG”這個詞。但是考慮到計算機歷史的發展,在這個十年最重要的發明應當是觸發電路。

觸發電路指可以在兩個獨立的物體間流動的電路,只要有觸發電路,就能夠儲存信息。只要能儲存信息,就可以制造電腦。第一個觸發電路是1918年由英國物理學家威廉·埃克萊斯(William Eccles)和F·W·喬丹(F. W. Jordan)制成的,它利用了十余年前發明的真空管。這種電路也被稱作多頻振蕩器,IBM和其他公司也利用這種觸發電路制造電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