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仿真正當時,DFT降低不良率
當今IC設計越來越復雜,已經向10億門進發,同時需要更快的上市時間,20nm、3DIC也成為研發熱門。如何提高設計效率?Mentor Graphics公司董事長兼CEO Walden Rhines稱硬件仿真(emulation)是仿真的潮流。
而過去很多客戶采用軟件仿真(simulation),現在慢慢轉移到硬件仿真。因為硬件成本只有軟件的1/300。同時,驗證占整體設計的時間很長,硬件仿真能縮短時間、提高效率。
據悉,現在的IC必須要做很多驗證。其中的一個功能是抗靜電放電(ESD)測試。每個芯片都有一定的抗靜電能力,但是這個能力只有等到芯片制造封裝出來,到測試工廠去測時才被發現。
Mentor公司的Calibre PERC工具利用特殊手段,能夠在芯片流片之前就告訴客戶抗靜電能力、失效風險在哪里,提高了芯片一次設計成功的幾率。
DFT(可測試性設計)方面,芯片的測試很重要。在測試芯片向量產生時,一般只看芯片設計里有哪些邏輯和功能,好的EDA工具可以幫你找出失效在哪里,可能的失效可以先去做測試。但是今天,在DFT方面,沒有一個測試可以看出標準的庫單元里是否失效。我們能在庫里面可能失效的模型,放在我們測試的方案里。即芯片可能一樣通過了一般的測試,透過CellAwareDFT,測試后,失效率大幅降低。在一些初期的測試中發現,不良率可以從600~700ppm,降低到幾十ppm。這對于高檔產品很重要,一方面可以降低系統級測試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產品單價提高很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