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設備商盈利集體下滑:傳統通信業受挑戰
如同北京的大暴雨給人們帶來的顫栗一樣,陸續發布的主要通信設備商的半年報所顯示的企業利潤集體下滑,著實讓業界很多人惶恐,感受盛夏的寒冬。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5230.htm根據公布的半年財報,愛立信上半年利潤下滑64%,利潤率第一次跌到了較低的個位數,5.9%。華為(微博)公司雖然實現了收入的增長并微弱領先愛立信一躍成為設備商全球第一,但上半年營業利潤率僅實現8.6%,營業利潤同比下降22%。中興通訊(微博)則明確發布業績預警,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60%-80%。諾西、阿郎繼續虧損,諾西收入下滑8%,利潤下降34%,阿郎發布公告稱,公司將無法實現既定的營業利潤率目標。
一組數據,讓人心寒。全球主要設備商盈利能力集體下滑,這還是近十年來第一次。如愛立信總裁衛翰思所說:“整個行業正在面臨一個艱難時刻”。
針對利潤下滑的分析,主要設備商做了各自的原因表述,但主要原因可以基本歸結為歐債危機及全球經濟疲軟的影響帶來的運營商客戶削減投資,以及中國市場的不活躍、創新業務還在投入拓展期。確實如此,在全球經濟繼續放緩和不穩定狀態下,全球運營商投資更為謹慎,成本控制更為苛刻。而當3G運營與服務成為市場主題時,中國市場也很難短時間內有再有大規模的網絡建設。僅從財報解釋,這些原因直接導致了設備商的收入增長乏力和盈利下降。但事實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主要設備商利潤集體下滑,絕非是市場偶然的重合,也非簡單的短期市場不活躍所致。
事實上,從整個產業鏈角度來看,由來已久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對傳統通信產業的挑戰,在經歷了運營商收入流失、增量不增收、盈利下降等多年的痛苦煎熬之后,正依次集中傳導在設備商身上。這也許才是此次設備商盈利集體下滑最根本的深層次原因。
近年來,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推倒電信的圍墻之后,全球運營商業務流失幾乎成為無法遏制的趨勢。報告顯示,全球94%運營商經歷著收入流失,而50%的運營商收入流失“非常顯著”。與此同時,即使在全球網絡數據和帶寬需求爆發增長大背景下,全球電信設備投資增速一直在下降。運營商在應對互聯網挑戰的轉型的掙扎中,卻進一步被管道化。很多業界人士認為,由于缺乏創新業務的先天基因,轉型或成功的轉型幾乎成為“天方夜譚”。在缺乏革命性的技術變革和商業模式創新前提下,運營商的頹勢幾乎就是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過程。
運營商的窘境,必然會從產業價值鏈上直接傳導到設備商身上。全球設備市場近年來如阿朗、諾西縱橫捭闔的巨頭合并,以及北電、MOT的謝幕,加之華為中興在主要市場低成本的競爭進一步降低整個產業成本,一定程度延緩了這一進程。但并沒有根本改變這個趨勢。當全球經濟疲軟和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當各種因素適時交織時,這個源自運營商的寒流便在設備商身上集中體現了。這讓業界不寒而栗,同時也著實應該值得非常警惕,這是不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在全球通信產業鏈中,雖然運營商一直扮演著甲方角色,但基于通信行業鮮明的技術特點,設備商事實上一直是這個行業的核心推動力量。縱觀通信發展軌跡,每一次技術進步和業務創新,都有一個或一群優秀的設備商推手。幾十年來,正是設備商一次次的技術變革,推動著行業不斷前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