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市場分析 > WWDC 2012:讓我們談談MacBook Pro Retina

        WWDC 2012:讓我們談談MacBook Pro Retina

        —— MacBook Pro Retina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作者: 時間:2012-06-13 來源:TechWeb 收藏

          12小時前,吊人胃口的 Retina終于在WWDC 2012上顯露真身,并與此前互聯網上各種“傳言”、“諜照”、“猜測”描述的一樣,擁有“輕薄化設計”、“去除光驅”、“搭載Retina顯示屏”、 “引入USB 3.0”、“標配SSD”等一系列人們希望看到的創新亮點。值此塵埃落定之時,我們不妨依據客觀事實,一起談談 Pro Retina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3466.htm

          為什么不是The New ?

          數月前,第三代iPad開創了一個“The New”時代,以至于許多人將其套在其他產品線上。如The New iPhone和The New MacBook。縱觀目前的Mac產品線,共有Mac Pro、Mac Mini、iMac、MacBook Pro、MacBook Air以及目前已停產的MacBook等系列,不大可能也沒有必要這么快將MacBook家族進行統一,畢竟現行命名規則中,MacBook后面的修 飾已對產品特性進行了準確定位,并在數年更新換代中積累了相當的品牌效應。而且Mac家族本身并未像iPhone和iPad那樣使用數字后綴。總結沒有更 名的理由。

          視網膜Retina的利與弊

          這張分辨率高達2880X1800的Retina(視網膜)顯示屏是本次新MacBook Pro的最大亮點,而筆者認為,Retina顯示屏進駐筆記本電腦,堪稱近五年來與SSD固態硬盤齊名的最大創新。

          筆記本廠商常說人機互動、用戶體驗。什么叫人機互動?實質就是你與機器溝通的方式,而放在筆記本電腦身上,所謂人機互動、用戶體驗其實就是包括 顯示屏、鍵盤、音效等在內的、電腦能為你傳達信息的方式的體驗效果。而在所有互動行為中,沒有什么比得上顯示屏的重要性,因為它為用戶傳遞了最直接且最重 要的信息,顯示屏效果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人機互動及其用戶體驗的優劣。

          筆記本電腦這種形態的電子產品歷經十多年發展,其顯示屏技術的更新可謂相當緩慢。雖然筆記本電腦比臺式電腦更早采用液晶顯示屏,但其顯示效果和 整體素質卻一直落后于桌面領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高品質面板的采用,例如IPS、PVA、MVA等,桌面平臺的液晶顯示器的相關產品早已琳瑯滿目,而筆記 本領域,除了少數幾款高端或特殊定位的工作站產品外,鮮有配備這類高品質面板的產品出現。這也就是為什么市面上絕大多數筆記本的顯示效果呈現出一片“素面 朝天”的原因。

          過去,蘋果也不例外,除iMac之外,其他Mac產品線(不含顯示器)也均為普通TN面板(當然,以蘋果的品控和優化,其效果還是普遍強于同類 型產品)。而這次,MacBook Pro直接將附帶IPS技術的Retina顯示屏引入,可以說開啟了一個延續未來十年的技術先例。

          從分辨率上看,2880X1800正好是老款MacBook Pro 1440X900分辨率的兩倍,像素數量則為四倍(共計510萬),PPI(每英寸像素數量)則高達220,你或許會覺得相比iPhone 4/4S的326 PPI這算不了什么,但別忘了這是一張15.4英寸大尺寸顯示屏(相比iPhone和iPad),并且使用筆記本和使用手機是完全不同的,人眼與電腦顯示 屏的距離比與手機的舉例遠,220 PPI的效果,完全讓人看不到屏幕上的點。

          事物都有兩面性,Retina顯示屏的引入,必然會在初期給MacBook Pro帶來麻煩。正如前面所說,目前官網已確認新款MacBook Pro的Retina采用IPS技術,也就是說,這塊高分辨率的液晶面板99%出自韓國LG Display。在像素如此密集的面板上,LG Display恐怕難以保證良品率,因此產量與成本很難讓蘋果滿意。這恐怕是蘋果此次只推出一款Retina Mac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后詳)。此外,同樣因為像素的密集,首批買到Retina MacBook Pro的用戶可能更容易“撞見”屏幕亮點。如果你不采取加錢讓商家保無亮點的做法,最好出手前拜拜神。最后,The New iPad的例子已證實了高分辨率液晶面板都不是省油的燈,Retina顯示屏的引入勢必增加功耗,還好這點與光驅取消后,電池的擴容相抵消(后詳)。

          蘋果產品的液晶面板供應商有LG和Samsung兩家,此番Retina顯示屏出現,意味著LG再次走在前面,作為IPS派系的領導者,這樣的 結果算喜憂參半。但讓一些果粉不爽的是,此前老款MacBook Pro選配的霧面屏沒有了。由此可見LG打算將“鏡面”進行到底。

          最后一個值得慶祝的事實是,2880X1800正好是16:10的比例而非16:9。

          光驅與瘦身的必然關聯

          與此前猜測的一樣,15.4英寸的Retina MacBook Pro取消了光驅,并將機身降至2.02kg(此前為2.56kg),足足“瘦”了一斤!而厚度則直接向MacBook Air看齊,達到18mm。參數上,Retina MacBook Pro不僅是有史以來最輕最薄的MacBook Pro,而且還是目前市面上最輕最薄的15.4英寸筆記本電腦。

          在ifixit放出詳細拆解圖之前,官網的Retina MacBook Pro結構圖向我們揭示了一切。可以看到Retina MacBook Pro完全汲取MacBook Air的設計思路:取消光驅,將省出的空間用于壓縮厚度和擴容電池,同時取消一切非主流或在蘋果看來不必要的接口(例如網卡)。經過此番修 正,Retina MacBook Pro成功裝入容量高達95瓦時的鋰聚合物電池,而同尺寸的老款MacBook Pro的電池容量僅為77.5瓦時。

          說到這,我們已找出Retina顯示屏成為“電老虎”的依據了:當處理器由32nm的SNB升級為22nm的IVB(雖可能采用同樣TDP的處 理器,但待機狀態下22nm應當更為省電)、當電池容量從77.5瓦時增至95瓦時,Retina MacBook Pro和老MacBook Pro的官方標稱續航時間均為7小時。多出來的電池容量幾乎全被Retina顯示屏吃掉。美麗真是有代價的。

          最后簡單提及光驅問題。就實質而言,取消光驅的做法是毫無異議且大快人心的。捫心自問,這年頭,光驅的使用率究竟多高,大家心中都有數。不光是 Mac產品線,其實很多品牌的筆記本的內置光驅,大多在常年累月的“閑置”中過早損壞。正所謂,十個光驅有九個是放壞的。將光驅拿掉,對省出的可觀空間進 行重新分配利用,何樂而不為?

          SSD背后的玄機

          蘋果終于依靠產量優勢,在SSD上厚道了一把。首先,Retina MacBook Pro全系標配SSD,而且容量256GB起。是的,256GB純SSD,不是現在一些低價超極本玩的那種16GB SSD+320GB HDD的噱頭。純SSD對性能的提升和影響,相信不用筆者再做贅述。自MacBook Air首次標配SSD以來,所謂快速開關機、超長待機、快速喚醒等,均拜SSD所賜。

          其次是容量,256GB成為標配,768GB成為選配,是的,比目前市面上主流品牌提供的512GB還要大。結合蘋果SSD供應商 TOSHIBA和SAMSUNG來看,這款768GB SSD極有可能是為蘋果“特供”,因為這兩大SSD品牌的零售產品中找不到768GB的型號。并且在性能上,相信Retina MacBook Pro的標配SSD相比MacBook Air會有較大提升,只是不知道極限指標上TOSHIBA會不會再次輸給SAMSUNG?(此前MacBook Air標配SSD中,TOSHIBA速度明顯輸給SAMSUNG)

          最后是SSD形狀。與Air類似,Retina MacBook Pro的SSD同為與內存相似的長條形,這是節省空間的最佳辦法。當然也再次體現了蘋果的特立獨行,市面上找不到可替換的產品,你只能通過Apple官方 選配更高容量,并在出現問題時通過Apple售后解決。當然,萬能的淘寶總能帶給我們驚喜,你懂得。

          為什么13英寸沒有Retina?

          在對歷年蘋果新品的預測中,本次Retina MacBook Pro最為準確,包括新模具、標配SSD、取消光驅等都精準命中,唯獨采用Retina顯示屏的機型種類例外。可以看到,之前人們預測的13英寸 MacBook Pro,乃至MacBook Air均未采用Retina,為何蘋果唯獨偏愛15.4英寸?

          首先,在蘋果全新MacBook陣營中,17英寸MacBook Pro被無情停產,此舉雖然招來部分果粉的不滿,但結合市場表現來看亦在情理之中17英寸MacBook Pro銷量僅占MacBook整體銷量的1%,相對“糟糕”的業績令其最終面臨了與xServer一樣的命運。畢竟蘋果是一家上市公司,企業逐利的本質讓 它不會也沒有必要對一款窄眾產品保持更新。

          其次,15.4英寸的Retina MacBook Pro已具備完全替代17英寸MacBook Pro的素質。性能上,包括CPU、GPU、硬盤/內存容量等基本指標,Retina MacBook Pro已與17英寸MacBook Pro保持一致(事實上早在Retina MacBook Pro之前,15.4英寸的MacBook Pro與17英寸的MacBook Pro在性能上就沒有差別,二者可選配的硬件也完全一致);而在功能上,此前17英寸MacBook Pro引以為傲的大尺寸1920X1200顯示屏也被Retina MacBook Pro的2880X1800全面超越。更何況,后者具備前者根本無法比擬的便攜性。

          最后,通過新一輪產品線定位可以看到,兩款Retina MacBook Pro中的高配機型的定價,正好取代了原17英寸MacBook Pro的位置,不存在后繼無人的現象。綜上所述,放棄17英寸MacBook Pro之舉并不意外。

          那么為什么蘋果仍保留了13.3英寸和15.4英寸MacBook Pro(老模具)產品線,或者說,為什么蘋果不在MacBook全線中引入Retina、取消光驅、并全部采用新輕薄模具設計呢?

          首先是產量問題。以LG Display的工藝來看,目前肯定無法滿足蘋果MacBook全線的需求,良品率必然跟不上。隨良品率問題而來自然是成本問題,盡管取消光驅后能為蘋果 節約一部分制造成本,但仍無法抵消Retina面板的增量。結合IT產品一貫性能提升(或功能增加)、價格不變的更新思路,蘋果如若全線部署Retina 顯示屏,現款13.3英寸MacBook Pro和全系MacBook Air的定價必然上浮,這是Tim Cook后續將解決的問題。除此之外,現款MacBook Air的模具已是最新,除非引入新的電池技術,否則它不可能容納更大容量的電池,因此如果現在就為MacBook Air配備Retina,續航時間勢必縮短。

          其次,15.4英寸的Retina MacBook Pro更像是蘋果的“試驗機型”,試驗什么?當然是市場反應、用戶反饋、軟件兼容性以及硬件穩定性。眾所周知,歷年來蘋果產品在“大改款”時都曾遇上過 “致命”缺陷(篇幅所限、這里不再贅述),一般需至下一次“小改款”時方能完善。就拿Retina來說,首次出現在筆記本電腦上的高像素顯示效果,仍需軟 件支持方能獲得完美體驗,盡管蘋果目前已在Safari、Mail、iCal、地址簿、iPhoto、iMovie、iTunes、Aperture、 Final Cut Pro等自家軟件中對MacBook Pro的Retina進行了優化,但誰也不能保證數以千萬計的來自第三方的軟件能安穩過度至Retina時代。此外,新模具的散熱、穩定性、電氣設計等一 系列環節都需要時間考驗,全盤改變所帶來的巨大風險,讓市值高居不下的蘋果無法承受。

          偏愛13.3英寸的朋友也別著急,筆者預計最多1年,也就是英特爾發布下一代移動處理器時,MacBook Pro就會全系進入Retina時代。屆時,采用老模具的13.3英寸和15.4英寸機型將全部停產,與現在Retina MacBook Pro相同模具的13.3英寸Retina機型問世;至于MacBook Air則全面換裝Retina顯示屏(模具不變)。形成Retina MacBook Air(11.6英寸、13.3英寸)和Retina MacBook Pro(13.3英寸、15.4英寸)的新紀元。什么?兩款13.3英寸Retina版的Air和Pro會不會打架?當然不會!前者走極致輕薄路線,機身 更薄重量更輕并采用低電壓版處理器;后者則走主流輕薄路線,強調性能。輕薄是趨勢,不是某個機型定位的專屬,想必這也是蘋果帶給現今PC業界的思考。

          HDMI是最大敗筆

          原以為蘋果會將“雷電”進行到底,但Retina MacBook Pr最終還是順應人心地提供了久違的USB 3.0。讓筆者想不通得是,為什么原本能安置第三個USB 3.0的位置被HDMI占據,這個效果可用“垃圾”來形容的接口完全可用轉接方式實現,大煞風景。

          國行16488元起貴不貴?

          與Wintel生態鏈相比,Retina MacBook Pro的價格真不便宜,放眼海內外,敢把一臺主流筆記本賣到1.5萬元以上的品牌已不多見。但在蘋果自己的生態鏈中,低配Retina MacBook Pro的價格與老款MacBook Pro的高配機型完全一致。也就是說,同樣16488元,Retina MacBook Pro比老款MacBook Pro擁有更輕薄的模具、更強悍的磁盤性能以及更強大的Retina顯示屏。在此基礎上,實在搞不懂老版MacBook Pro高配繼續更新的意義。

          結合筆者自身經歷來看。過去,在香港購買一臺15.4英寸低配MacBook(4GB內存、500GB HDD)要花費12000元,到手后升級至8GB內存和256GB SSD還需投入2500元。而現在,港版Retina MacBook Pro低配折合人民幣僅13900元,并且標配就是8GB內存和256GB SSD。貴還是便宜了?大家心中有數。

          Retina MacBook Pro預示了什么?

          15.4英寸、18mm、2kg、Retina視網膜顯示屏、256GB SSD、標配8GB內存,單從奢華的配置單來看,Retina MacBook Pro已將絕大多數、價格甚至比它更貴的超極本打的滿地找牙。更可貴得是,輕薄被蘋果視為筆記本電腦的發展趨勢,是用戶喜聞樂見、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而 不是一種用來被冠名的噱頭。除此之外,蘋果還將通過今夏的OS X 10.8以及各種創新軟件應用,點燃Retina的應用風暴。

          與蘋果其他Mac產品線一樣,Retina MacBook Pro并沒有離開Intel的優秀芯片的支持,但你在Mac身上絕對看不到那些花花綠綠的標簽,也就是說,這家特立獨行的公司拒絕參與上游芯片企業的營銷計劃,以其特立獨行之道,制造特立獨行的產品。

          當眾多超極本為價格和各種規范忙得不亦樂乎時,蘋果以一次不算低調的更新,再度刷新了筆記本電腦的定義,領先業界至少3年。



        關鍵詞: 蘋果 MacBook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鼎市| 花垣县| 民乐县| 台中县| 克山县| 绥中县| 安远县| 桐柏县| 娄烦县| 大埔县| 高雄市| 蓝山县| 娱乐| 孟州市| 三原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容城县| 宿松县| 罗山县| 云安县| 文昌市| 凌云县| 兴业县| 都江堰市| 赫章县| 鲁甸县| 聂拉木县| 杂多县| 崇州市| 龙岩市| 手游| 安宁市| 平舆县| 昌平区| 兴义市| 彰武县| 宜都市| 皮山县| 鄂尔多斯市| 迁安市| 孟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