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日趨嚴重的海外困境
美國CNN財經頻道今日發表評論文章,講述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在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遭遇的阻力與困境。文章大意如下:華為的電信設備銷量僅次于瑞典愛立信。本周一,華為被隔絕于一項價值360億美元的澳大利亞國家寬帶競標案之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0821.htm澳大利亞政府正在努力建立遍及全國的高速光纖寬帶網絡,華為希望參與該項目,為其提供絕大部分的必要硬件設備。《澳洲財經評論》報道,由澳政府運作的澳大利亞國家寬帶網絡公司愿意將華為列入供應商候選,但是澳洲有關組織則建議,出于知識產權問題考慮,不應將華為列入考慮范圍。
近來,華為多次被隔絕于國外合作案之外,這是深圳華為面臨的一個日趨嚴重的問題。
同樣是在本周,《紐約時報》報道,由華為與賽門鐵克聯合組建的一家網絡安全合資公司于去年11月終止經營,其原因是賽門鐵克擔心,與華為的合作關系會導致其失去一項合作案。賽門鐵克對此并未立即回應,而華為的一位發言人則對此表示否認。
華為遭遇的多次挫折可說是其與其他國家業務往來中遭遇的一系列挫折,特別許多是在美國業務往來中遭遇的挫折。
在過去十年里,美國立法部門與規管部門已在三次收購案與許多合作案中阻止華為的參與,其中包括3Com通信競標案與Sprint通信供應合作案。3Com通信最終由美國惠普收購。
在全球許多地方,華為能夠順利地簽訂合作案合約。華為公司業務遍及140個國家,為500多家運營商服務,這其中就包括全球前50位通信公司中的45家公司。
不過,華為無法將Verizon通信、AT&T通信、Sprint通信或者T-Mobile美國等公司納入其用戶群,當然,也無法使美國政府成為其用戶。
華為指出,華為遭到不公平對待與錯誤定位。
華為一位發言人比爾·普拉默(Bill Plummer)指出:“華為是一家私營企業,由公司員工共同所有,由主要商業銀行資金支持。我們歡迎任何想要了解華為的人士,為世人展現一個真實的華為。”
在過去一年里,對于有關華為的誤傳,華為正進行越來越積極的自我申辯。其中尤為突出的一點是,華為在去年2月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詳述其與其它國家的關系。
華為不厭其煩地提到其業務合作國家,其中包括英國。華為將英國業務視作其安全領域的誠信與執著努力的典型。
對于華為來說,堅持發言、爭取和說服是有很大動力的。美國通信市場價值300億美元,而且正在不斷成長。隨著移動網絡業務的飛速發展和4G網絡的產生,硬件消耗將會十分大。
不過,澳洲政府的直接拒絕與賽門鐵克終止合作的新消息表明,華為要做的還有很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