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業界動態 > 十年后半導體制程微縮之挑戰在成本而非技術

        十年后半導體制程微縮之挑戰在成本而非技術

        —— 22納米節點會是半導體產業采用平面晶體管技術的最后一個世代
        作者: 時間:2011-11-01 來源:半導體制造 收藏

          晶圓代工大廠臺積電(TSMC)資深研發副總裁蔣尚義(Shang-Yi Chiang)在日前于美國舉行的技術論壇(TechCon)上表示,在接下來十年以FinFET技術持續進行微縮的途徑是清晰可見的,可直達 7納米節點,但在 7納米節點以下,微縮的最大挑戰來自于經濟,并非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5306.htm

          蔣尚義表示,他有信心半導體產業將在接下來十年找到克服7納米以下節點技術障礙的解決方案;但也指出,新技術雖然能實現7納米以下節點制程芯片量產,卻可能得付出高昂代價:「當制程節點演進,我們也看到晶圓制造價格比前一代制程增加了許多。」

          在技術論壇的另一場專題演說中,EDA供貨商Cadence Design Systems旗下Silicon Realization部門的資深研發副總裁徐季平(Chi-Ping Hsu),簡報了從32/28納米節點過渡到22/20納米節點的制程技術研發成本增加幅度;他舉例指出,如果32/28納米節點縮需成本是12億美元,來到22/20納米節點,該成本規模將增加至21至30億美元。

          至于芯片設計成本,則會從32納米節點所需的5,000萬至9,000萬美元,在22納米節點增加至1.2億至5億美元。徐季平并指出,在32納米節點,芯片銷售量需要達到3,000至4,000萬顆,才能打平成本;但到了20納米節點,該門坎會提高至6,000萬至1億顆。

          FinFET是一種 3D晶體管技術,目前正初步獲得芯片制造商的采用;大廠英特爾(Intel)則是將其3D晶體管技術稱為「三閘(tri-gate)」,業界預計該公司將在今年底推出采用3D晶體管技術所生產的22納米芯片樣品。

          蔣尚義表示,22納米節點會是半導體產業采用平面晶體管技術(planar transistor)的最后一個世代:「在此之后,該技術就會功成身退。」



        關鍵詞: ARM 半導體制程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壶关县| 保靖县| 疏附县| 娄烦县| 天峻县| 惠来县| 行唐县| 株洲市| 澄江县| 穆棱市| 沛县| 莱州市| 恩平市| 达州市| 延安市| 霍城县| 麦盖提县| 平湖市| 榆树市| 怀远县| 沙洋县| 霍山县| 霍州市| 开阳县| 天门市| 双鸭山市| 苍南县| 定西市| 沈丘县| 阿拉善右旗| 太保市| 武汉市| 隆德县| 东兰县| 育儿| 和林格尔县| 理塘县| 漠河县| 临海市| 北海市| 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