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 再次回味iPad經典拆解
五、與個人電腦相比更像手機,充電電池用雙面膠帶封裝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24353.htm技術人員想盡辦法撬開了iPad的機殼。在對簡潔的部件配置發出驚嘆之后,開始進行拆解。
一組進行電路部分的拆解
另一組進行顯示部分的拆解
首先拆下了將顯示部分與電路部分接在一起的連接器,將顯示部分與電路部一分為二。為搶回落后于計劃的時間,技術人員分成兩組分別拆解。與拆解機殼相比,之后的拆解出乎意料地順利。
技術人員介紹說,iPad的部件選定工作好像1年前就開始了。蘋果堅持自行進行設計,未讓EMS對選定部件發表意見。價格自不用說,對交貨期及部件物流等問題也要求嚴格。闖過這些難關的部件才配備到了iPad上。
部件幾乎全部都是定制的。性能參數由蘋果的元器件工程師主導制定。定制部件的價格一般要比標準品高。但是像蘋果這樣進行大量訂購的話,便能夠以幾乎與標準品相同的價格來采購定制品。
電路部分的拆解結果
顯示部分的拆解結果
就在此時,部件被一個個地擺到了桌子上。其中包括主板、揚聲器、無線芯片、連接線、液晶面板、觸控板,以及由大量薄膜及LED構成的背照燈等等。正如外界所傳言的那樣,LSI等部件大多都是海外企業制造的。不過也有一個是日本廠商的部件。這就是窄間距的連接器。讓人多少心里平衡了一些。
看到擺在桌面上的部件后,技術人員的感覺是“與個人電腦相比,iPad更像是手機”。將主板放到iPhone上之后,除了突起部分之外,大小幾乎正好放下。技術人員建議說,“真想拆開新一代iPhone,拿出底板來比比看”。好的,下一個拆解對象就是新一代iPhone了。
實際上,此時還有一個部件沒有從機殼上拆下來。這就是鋰聚合物充電電池。這部分很難拆。好象是用強力雙面膠帶及粘合劑粘到了機殼上。技術人員憑借力氣硬性拆解,拆下來的時候,已經是滿臉通紅了。
拆掉充電電池后看到無線芯片
拆掉充電電池后才發現在與機殼上的“蘋果標識”相應的背面部分還有部件。將這一部分也剝開后,看到里面是無線芯片。由于iPad背面的機殼是由鋁合金制造的,因此很難接收到電波。因此,為了讓電波通過,特意在機殼上的蘋果標識位置部分做了開孔處理,并在此處填充了樹脂。這一設計充分顯示了蘋果的獨具匠心。
至此,部件的拆解就基本結束了。下面將對各部件進行詳細的分析。在對部件的重量進行測量后發現,最重的卻是意料之外的部件。
六、用厚重的玻璃加固機身
此次購買的iPad重680g。雖說比筆記本PC輕,但操作過iPad的人大多都表示“很重”。其原因可歸納為兩點。第一是使用時需要使iPad的屏幕正對著自己的眼睛。如果是100g左右的手機,即使是女性的握力也可輕松握持,但680g的iPad卻無法做到這點,會讓人馬上產生放到腿上使用的想法。
不過,用手臂或腿支撐著iPad來欣賞視頻、操作應用軟件時也是件愉快的事,可以從中得到個人電腦無法帶來的體驗。個人電腦給人以正在對自己身體以外的裝置進行操作的感覺,而iPad不一樣。那種駕駛仿賽車(Race Replica)及運動街車(Naked)時就像懷里抱著發動機在疾馳的快感與操作iPad時的感覺頗為相似(很抱歉這里用了一個只有騎上摩托車才能體會的描述,但筆者還是想借來用一下)。
用戶感到重的第二個原因可能是沒有能夠用手指抓握的把手等部位。實際上,說重的人大多都表示“掉在地上可能會摔壞屏幕玻璃”。在鋁合金制成的機殼背面“安裝把手的話,外觀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這肯定是史蒂夫·喬布斯所不允許的”(參與拆解的技術人員)。對日本廠商來說,設計把手恐怕是必須的,而蘋果不允許。
點擊播放flash
那么,實際掉到地上會怎么樣呢?5月3日發行的《日經電子》將報道相關細節,不過現在可以肯定地說是相當結實的。不用說從桌子上方落到薄絨毯上,就是人站到上面也完全沒有問題。拆解后,筆者聽同事介紹說,便攜終端使用的玻璃,其耐久性近年來在普遍提高(iPad是否使用了鏈接報道中的玻璃還不得而知)。
不過,提高耐久性必須要付出代價。這就是重量。在iPad的部件中,上部機殼(粘有觸控面板的玻璃)是最重的一個。在剛剛開始拆解時,技術人員預測充電電池模塊是最重的部件,而結果卻出乎意外。
七、揚聲器引起注意,發現意外的秘密——讓整個機殼發聲
iPad拆解及部件分析工作結束后,技術人員稍作休息。沒有了拆解時的興奮和緊張感,大家喝著茶談笑起來。
但筆者卻對一個部件總不能釋懷。那就是揚聲器。為什么兩個揚聲器幾乎緊挨著并排設置。挨得這么近,恐怕不能有立體聲效果吧。
揚聲器單元。
本來,橫著豎著都能使用的iPad,要讓用戶在不同位置都能體驗到立體聲效果,似乎比較困難。既然如此,設置一個揚聲器豈不更好?是不是沒有空間安裝大揚聲器,為了有足夠的音量才用了兩個小揚聲器?
向機殼外導出聲音。
筆者向身旁邊的技術人員提出了這個比較初級的問題。
“哦,能是什么原因呢”?
他對較之于LSI等并不顯眼的揚聲器,似乎并不太感興趣……。
發現一個細長孔。
筆者并不死心,又去詢問另一位技術人員。
“確實有點奇怪。到底為什么呢”?
他拿起揚聲器單元,盯著看了一會兒。揚聲器單元上有向機殼上打開的三個孔導出聲音的溝槽。一個揚聲器與其中兩個孔相連,另一揚聲器與一個孔相連。
拆解揚聲器單元。
這時,“嗯?這里有門道”。
技術人員指著單元頂端上的細長孔說道。
“也許是向這里導出聲音”。
他這樣說著,將工具刀的刀刃對準單元的接合部一擰。啪的一聲,揚聲器單元立刻斷為兩截。此處有一道從其中一個揚聲器導出聲音的溝槽。
可能是為了讓聲音傳遍整個機殼。
這位技術人員推測說:“可能為了使聲音傳遍整個機殼,而采用了這種結構”。并且說:“裝有硬盤(HDD)的設備,難以采用這種結構”。他解釋了原因:聲音振動的傳播,某些情況下會對硬盤運行造成不良影響,導致讀寫時間變長。
“的確,拿在手中時,可以感覺到聲音傳遍了整個機殼”。
曾操作過未拆解的另一臺iPad的其他技術人員也表示贊同。
盡管這種結果讓筆者感到最初的疑問似解非解,但因有了新發現而感到某種滿足。
感謝iPad。
至此,iPad的拆解工作暫時結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