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硅高科“硅業報國”
千里金秋,九朝古都洛陽傳出豐收的喜訊――2010年10月,中冶恩菲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硅高科”)多晶硅四期工程正式達產,中硅高科的產能再創新高,實現了年產5000噸多晶硅的生產能力,為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3859.htm中硅高科是國內從事多晶硅研發和生產的先行者,成立于2003年,注冊資本金7億元,是由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洛陽硅業集團有限公司、偃師金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高科技企業,擁有偃師、洛龍兩個生產基地、一個多晶硅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和一個省級研發中心。
中硅高科的主導產品超高純多晶硅是電子信息產業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最基礎的功能性材料,被世界多個國家列為戰略性材料,其核心技術多掌握在日、美、德等國家手中。為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擺脫高度依賴進口的困窘局面,中硅高科通過自主創新,依托中國恩菲于2005年建成第一條產業化示范線,實現了規模化供應,解決了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一頭”問題。
至此,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新型產業從真正意義上植根中國,而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在借此奠定了業內龍頭的地位。
7年來,中硅高科的每一次突破,都堪稱是中國多晶硅產業發展的一座里程碑。2003年6月,中硅高科一期年產300噸多晶硅項目開工建設,成為國內第一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晶硅生產技術的多晶硅生產線。該生產線于2005年12月正式投產。同月,中硅高科二期年產700噸多晶硅擴建項目開工建設,2007年6月建成投產。2006年12月,三期年產2000噸多晶硅項目開工建設,2008年11月該項目第一爐多晶硅出爐。2007年12月,中硅高科四期年產2000噸多晶硅項目開工建設,2010年7月投產,只用了短短三個月的時間,中硅產能達到了年產5000噸的能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調,但當我們縱覽中硅高科的發展史時,透過這一串串不斷跳動的數字,你無疑會感到中硅人的步幅比別人更大,步頻比別人更密,所以中硅人也才會走得更遠。從這樣的步調中,你也可以閱讀出中硅高科實現“硅業報國”夢想的心,是多么的迫切。正是他們的無悔付出,承載起中國多晶硅產業化跨越式發展的希望,在這“十一五”交替“十二五”的歷史性時點,照亮了民族產業的光輝未來!
自主創新的杰出典范
短短的7年,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然而就是在這歷史長河中宛若一沙的時間里,中硅高科創造了奇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最終掌握了與世界巨頭平等的話語權。如果說其中有什么秘訣的話,這就是始終堅持“依靠自主知識產權,走規模化道路”的發展戰略。
成立伊始,中硅高科股東會、董事會就認識到,不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實現自主知識產權,就無從改變我國多晶硅材料供應受制于人的困局,集成電路、半導體器件和光伏發電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大發展也就無從談起。正是在這一使命感的驅動下,中硅人開始了創新路途上的艱難跋涉。
中硅公司采用的新改良西門子工藝,集中表現為物料閉路循環、能量綜合利用兩大特點。但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兩大技術系統需要不斷完善、優化提升,方能滿足生產最佳配比原則。
2003年,公司承擔起12對棒節能型多晶硅還原爐成套裝置研究,2004年3月通過鑒定,成果應用于年產300噸多晶硅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建設。2005年承擔國家“863”計劃攻關項目――“24對棒節能型多晶硅還原爐成套裝置研究”,該還原爐直接應用在中硅高科三期年產2000噸多晶硅擴建項目的生產系統中,于2007年3月通過驗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經鑒定,各項指標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對我國多晶硅行業產業化技術進步有重大推動作用。目前正在承擔的36/48對棒節能型多晶硅還原爐科研項目,將有利于提高還原爐單爐產量,進一步降低電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