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C高性能處理器集成開發環境及其編譯器設計與實現
顯然,通過使用庫替換的方法,可以簡化移植過程,實現軟件兼容及編譯器的快速開發和使用,并可以快速的完成針對超越函數的編譯器優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3735.htmSPE-C中編譯系統的基本規則為:針對工程中的源文件及鏈接文件,包括用戶指定的庫文件,按照指定的規則,并參考用戶設置,生成一個符合要求的Makefile文件,然后用make.exe對Makefile文件進行解釋執行,從而生成需要的目標文件,或完成相應的動作。[6] [7] [8]
如果在整個過程中有錯誤發生,則編譯/鏈接終止,IDE系統將套件提供的錯誤原因反饋給用戶。
為了將BMSPARC編譯工具鏈集成到SPE-C中,必須使BMSPARC工具鏈的輸出信息包括警告和錯誤信息最終輸出(Output)在SPE-C的顯示窗口中。由于BMSPARC工具鏈的各個執行文件都是基于控制臺的執行程序(基于命令窗口的命令行程序),而SPE-C是圖形用戶界面(GUI)程序,因此要將它們執行的各種輸出信息收集并放到SPE-C的輸出窗口中顯示,需要一些實現技巧。本系統中實現在SPE-C的輸出窗口中顯示編譯信息的方法如下:
1)當集成開發環境通過界面交互得到用戶編譯某一工程或源碼文件的指令后,首先發起一個后臺線程;
2)后臺線程創建一個匿名管道,發起一個命令子進程以執行編譯整個工程或某個源碼文件的make命令,直接將該命令子進程的標準輸出和錯誤輸出均重定向到由父進程創建的匿名管道的“寫”端,SPE-C的后臺線程通過該匿名管道的“讀”端得到所需要的編譯信息;
3)后臺線程再將所有通過管道獲取的編譯信息實時傳送回IDE界面中的信息輸出(Output)窗口進行顯示。
下圖是采用如上技術,實現SPE-C與編譯器之間的信息交互的結果示例:
顯然,這種方法實現起來并不復雜,命令子進程的Stdout和Stderr都被重定向到匿名管道的寫端,僅用一個匿名管道就實現了全部功能。上面程序流程圖中從匿名管道讀端讀取的輸出信息,即是由編譯命令子進程的Stdout和Stderr重定向輸出的內容,將其直接放入Output窗口中顯示便實現了編譯信息實時顯示的功能。
結束語
本文討論了針對SPARC高性能處理器的嵌入式系統專用軟件集成開發環境及其編譯器,介紹了集成開發環境(SPE-C)的設計及其集成的相關功能,介紹了BMSPARC編譯環境及其添加CORDIC指令支持的方法,以及如何實現編譯環境與集成開發環境的集成。通過上面的工作,SPE-C集成開發環境已經實現了與SPARC高性能處理器的無縫配合工作;下一步要完善軟件仿真環境及對操作系統的支持,為用戶進行軟件仿真和針對操作系統編譯開發提供有效的支持環境。
參考文獻
[1] “The SPARC Architecture Manual Version 8”, SPARC International,Prentice Hall, 1992
[2] Prakash Rashinkar,Peter Paterson.孫海平譯. 系統芯片(SOC)驗證方法與技術.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3] 張鎮,魏同立, 基于IP模塊的片上系統設計 電子器件,2002
[4] 姚文剛,[碩士論文]基于GCC的交叉編譯器結構分析與后端移植研究,2006
[5] 王曉棟,鄭扣根,基于嵌入式系統的交叉匯編器的研究與實現,工業控制計算機,2004
[6] 朱興泉,IDE集成GCC編譯器的方法,指揮控制與仿真,2007
[7] 王榮勝,林嘉宇,張鑌,嵌入式系統集成開發環境中的編譯器效能研究,電子技術應用 2008
[8] 鄒耀,劉佩林,基于用戶描述的可配置匯編器,計算機工程,2009
c語言相關文章:c語言教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