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力扶持發展大尺寸OLED AM-OLED率先突破
日韓仍在發展OLED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12062.htm一個新的產品出來,能不能推廣價格最關鍵。iSuppli中小尺寸顯示首席分析師VinitaJakhanwal曾經表示,雖然三星還在大力推廣AM-OLED產品,但由于LCD(液晶顯示器)的技術發展很快,產品性能改進迅速,目前在各項指標上距離AM-OLED的差距越來越小,但由于AM-OLED的產品價格太高,她本人對AM-OLED的前景感到很迷茫。也許正是OLED這種大的投入和高的成本使其發展一波三折。
最近一段時間,日本推進OLED產業發展的消息不絕于耳,對此,歐陽鐘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一直處于OLED研發的領先地位,只是在大尺寸產品產業化方面,由于成品率太低、成本過高,還不能與液晶顯示抗衡(液晶目前的成品率在90%以上),日本所謂的“退出”并不是停止研究,而是大規模量產的腳步放慢了,只是暫時的“退出”.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基礎產品處處長彭紅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日本從來就沒放棄過對OLED技術的研究,只是在產業化方面由于成本等原因放緩了。總體來看,各國OLED技術研究都是在不斷推進中,沒有誰宣布放棄,只是技術路線稍有差異,推廣策略不同而已。這一點需要我們特別注意。
通過分析日韓發展OLED產業的情況,我們不難發現,日本在發展大尺寸AM-OLED方面沒有韓國執著,或者說沒有韓國敢于投入。對于OLED技術,日本其實并沒有放棄,很多核心的技術以及原材料、裝備實際上都還被日本控制著,一旦市場需求放大以及其技術的產業化得到進一步完善,日本一定會進入OLED大生產領域。而韓國在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或者說在技術發展之初就開始進行大的投入,在技術的產業化方面,韓國企業可能更有心得。日韓在發展OLED方面,韓國靠政府支持,日本靠企業聯合。而在我國,政府支持力度有限,企業又不愿意聯合。對此,彭紅兵表示,企業不強,政府支持力度不強,兩個不強加在一起,在未來產業制高點上,競爭劣勢非常明顯,更談不上優勢,因此我們在發展OLED產業方面是存在隱患的。
如何消除隱患,實現我國OLED產業的跨越發展,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這種支持不僅是資金的支持還包括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強上下游產業的聯合與協作。只有這樣我國才能在第三代顯示技術方面實現彎道超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