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晶王其國:DRAM制程難度提升 摩爾定律放緩
力晶總經理王其國表示,目前12寸晶圓廠不論在標準型DRAM或是代工業務如LCD驅動IC芯片、SDRAM產品上,產能都相當吃緊,未來DRAM業者在轉制程和蓋新廠上,會因為財務問題而放緩腳步,因此短期內不擔心供過于求的問題,尤其是相當看好智能型手機(Smart Phone)對于DRAM產能的消耗量,算是殺手級的應用,對于未來DRAM產業看法相當正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9619.htm王其國表示,過去摩爾定律認為每隔18個月晶圓產出數量可多出1倍,但未來隨著DRAM產業制程技術難度增加,制程微縮的腳步放緩,可能較難達成,加上現在轉進50奈米制程以下技術,關鍵性的浸潤式機臺(Immersion Scanner)取得不易,因此制程微縮的時間點又會往后延。
根據市調機構估計,2010年半導體產業規模高達3,000億美元,較2009年成長31%,但DRAM產業的規模高達400億美元,年成長率高達77%。
王其國表示,全球DRAM產業版圖在金融海嘯發生前后有很大的改變,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前,全球有5大DRAM產業陣營,除了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之外,其它4大陣營都和臺系DRAM廠有策略聯盟的關系,但在金融海嘯之后,奇夢達(Qimonda)出局,韓系的海力士(Hynix)也退出臺灣,全球DRAM產業版圖風貌大幅改變。
過去DRAM產業是強調市占率,因此以大量策略結盟的方式來搶占市占,但經歷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洗禮,DRAM產業開始追求獲利能力,一切獲利至上,因此會大量將產品多元化,以及致力于提升制程技術能力。
目前力晶12寸晶圓廠產能12萬片,其中標準型DRAM產能占8萬片,其它4萬片是代工產能。
王其國表示,目前代工產能分為2大塊,第1是LCD驅動IC芯片,目前是采用90奈米和0.11微米制程生產,另外力晶轉投資的8寸晶圓廠鉅晶,也有0.13制程技術的LCD驅動IC芯片,但現在3D TV逐漸成為新趨勢,對于LCD驅動IC芯片的效能要求也開始提高,因此逐漸轉移到12寸晶圓廠生產。
代工業務的第2塊是利基型存儲器(SDRAM),目前客戶包括力積、晶豪、鈺創等臺系IC設計公司。
王其國認為,未來DRAM產業景氣仍是相當看好,主要是大部分的DRAM廠都面臨財務問題,無法立刻有財力擴建新廠房,且技術制程微縮的腳步也都放緩,短期內DRAM市場供需仍是安全,即時象是兩大韓系廠商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海力士(Hynix)宣布調升資本支出,但最快也要等到2011年下半年產能才會出來。
力晶目前導入63奈米制程進度順利,63奈米制程是65奈米制程的微縮版,預計成本可再下降20%,2010年力晶也打算要導入策略伙伴爾必達(Elpida)45奈米制程,目前已在訂浸潤式機臺(Immersion Scanner),預計第4季會開始導入工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