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市場分析 > 震動世界的中國高鐵

        震動世界的中國高鐵

        作者: 時間:2010-03-11 來源:裝備制造 收藏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掌握核心技術和國產化的基礎上。人們不禁要問,是什么讓中國高鐵具備了如此驚人的發展速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6817.htm

          

         

          圖一

          只爭朝夕 蓄勢而發

          震動世界的中國高鐵產業的崛起,并非奇跡,更非運氣,依靠的是鐵路裝備制造業不懈的積累和拼搏。和諧號背后有無數的科研、技術和生產制造人員,是他們默默地支撐起了中國的高鐵產業。

          2001年,鐵道部開始主持研制“中原之星”電動車組。此時,中國高鐵產業的發展已經落后世界領先水平超過25年,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急迫需要,中國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擁有自己的動車組。

          2004年,“中華之星”的研制工作全面展開,匯聚了國內鐵路和機車研究方面的精英力量,不僅包括了兩大機車制造集團——中國北車和中國南車,還有鐵道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石家莊鐵道學院、同濟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

          從技術路線上講,“中華之星”和法國高速鐵路TGV使用的動車組均屬動力集中型。相比之下,經過日本新干線20多年運行業績驗證的動力分散型機車更加適合中國國情,該車型具備諸如每座位壽命周期費用低、乘客承載量大、雙重制動可靠性高、部件磨損小、維護費用低、驅動裝置簡單等優點,成為未來中國高鐵更為傾向的一種車型。

          盡管后來由于種種原因“中華之星”研制工作下馬,但其攻克的大功率交流牽引電機、高速制動系統、轉向架、列車控制網絡系統、氣動力學與輕量化車體等核心技術,還是為后來“和諧號”動車組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為了盡快實現高速動車組的技術突破,鐵道部開始組織廣泛引進世界高速動車組的先進技術,主要包括了日本新日鐵、法國TGV、德國ICE三大流派,技術引進的對象包括了法國阿爾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德國西門子。

          引進技術伴隨的是艱苦的消化吸收過程,技術引進的落戶企業——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集團,再次與國內科研機構和高校攜手合作,日夜兼程攻克動車組的核心技術。與此同時,相關的線路基礎、牽引供電、通信信號、橋梁、軌道結構等眾多技術都處在緊鑼密鼓的公關階段。

          從圖1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高速鐵路近十年來堅持不懈的研發之路。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確定“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總體要求和“先進、成熟、經濟、適用、可靠”的基本方針,鐵道部門從2004年以來安排了110項重大科研課題,開展高速鐵路技術創新工作。通過大量工程試驗和實踐,形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中國高速鐵路技術標準體系和成套工程技術。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县| 滁州市| 探索| 巴林右旗| 伊金霍洛旗| 小金县| 云霄县| 中西区| 澜沧| 昌邑市| 忻城县| 巍山| 深水埗区| 孟州市| 资溪县| 嘉荫县| 库伦旗| 棋牌| 库车县| 巩留县| 云安县| 雅安市| 九江市| 行唐县| 江口县| 海安县| 房产| 连平县| 辛集市| 忻城县| 临江市| 旬阳县| 龙南县| 马关县| 汤原县| 怀宁县| 醴陵市| 景泰县| 武安市| 临安市| 富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