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市場分析 > 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十年路

        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十年路

        作者: 時間:2010-03-09 來源:中國電子報 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6687.htm

          “十二五”及今后十年我國產業發展展望

          “十二五”及今后十年是我國工業化由中期向后期發展轉變的時期,是我國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時期,也是我國市場經濟全面與國際接軌并趨于完善的時期。我國的工業化走的是兩化融合的道路。這個時期對我國產業的發展仍應是機遇大,挑戰也大。在此期間,我國產業要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實現從電子信息大國向電子信息強國的轉變,我們在結構調整上要努力實現以下目標:

          1.形成合理的行業結構,重點提升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集成電路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比重,軟硬件比由目前的13∶87提升到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2.有效提升技術含量高的產品的比重,減小高端產品和關鍵產品的進口依賴,從根本上緩解、新型、軟件等高技術、基礎產品對產業自主發展的瓶頸制約。

          3.要有一批國際競爭力強的本國跨國企業,電子跨國公司的規模和數量與發達國家的水平接近。

          4.有效啟動國內投資和消費市場的需求,力爭把產業外貿依存度下降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有效增強國內市場對產業增長的貢獻率。

          5.主要依靠本國企業的發展實現產業的增長,不斷提升其在產業中的比重。

          6.進一步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努力發揮中西部地區的產業增長潛力和這些地區的資源、區位優勢對產業的貢獻水平。

          要實現以上結構調整目標,需要政府、企業、行業協會、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不斷提升這個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品種、加快品牌建設、增強企業管理創新水平、提升勞動力素質。而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依然存在,產業恢復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國家在應對危機中的決策繼續推動下去,努力擴大內需,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有效推進兩化融合等。

          電子信息產業是一個年輕的產業,但也已經是一個發展相對成熟的產業。未來,粗放型的產業發展舊模式是走不通的,繼續以“拿來”的方式是沒有出路的,只有依靠我們持續不斷地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調整,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才有希望。為此,我們要樹立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去推進結構調整工作。

          當前加快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結構升級調整尤為迫切

          1.“十五”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結構調整貫穿始終

          上世紀50年代后,集成電路、軟件、互聯網絡、現代通信和新材料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形成了巨大的產業規模體系。



        關鍵詞: 電子信息 元器件 IC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河曲县| 新邵县| 海阳市| 朝阳区| 财经| 西宁市| 太谷县| 和平区| 祁连县| 祁东县| 桦南县| 贵定县| 泸定县| 长岛县| 育儿| 封丘县| 巢湖市| 福贡县| 张家口市| 永胜县| 贵溪市| 水富县| 右玉县| 普宁市| 乳源| 金坛市| 乐清市| 西华县| 南乐县| 西昌市| 仁怀市| 纳雍县| 吉木乃县| 迭部县| 永宁县| 渝北区| 绥宁县| 正镶白旗| 依兰县| 荃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