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電子信息產業走向何方
與此同時,政府主導的大產業發展趨勢日趨明顯。新興電子信息產業不斷興起,其投資大、周期長、涉及資源多等突出特點,要求必須以政府為主導、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提升綜合環境服務能力,打造產業鏈各環節協調發展、價值鏈各環節均衡分布的新型產業態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6686.htm規劃還提到“社會環境建設相對滯后與產業發展綜合環境需求不斷提升之間不相適應”的問題,尤其城市品牌形象建設有待加強。
目前,東莞市正在努力打造國際制造業名城、生態綠城、文化新城,城市的發展前景和潛力非??春?,但長期以來外界對東莞的既有印象在短期內仍很難改變,而且城市經營意識不夠、城市建設滯后、缺少城市文化氛圍等問題亟待轉變。
■難點解讀
大項目培育要一步步來
電子信息產業是東莞市八大支柱產業中受金融危機沖擊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是東莞首要的支柱產業,在金融危機中,也曝露出了整個產業的最典型問題:由于缺乏大項目、大企業的支撐,普遍缺乏抵御金融危機的能力。
總體來看,東莞電子信息企業平均規模偏小,規模以上制造企業平均年產值只有2億元,這與全國平均值3.1億元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此外,東莞外向型產業特征明顯。從企業來看,外資企業和港臺企業產品出口比率均在80%以上。
規劃明確提出,下一步的發展重點,是重點培育和打造一批主營業務年收入百億元以上的電子信息產品制造企業。
扶持大項目,這句話已經說了很多年。現在看來,這句話不僅對電子信息產業適用,其他產業也適用。隨著國內區域經濟發展的多元化,以珠三角、長三角為代表的先發區域,已經失去了絕對的吸引力。
市電子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張安詳說,即使東莞不發展,其他地方一樣也要搞,這也是當前面臨的最實際問題。
他說,從全國范圍來看,東北、西北有很多軍工企業,信息產業研發技術資源雄厚。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總部資源很有優勢,東莞電子信息制造企業多是港臺的加工企業,科技含量不高,與上述地區存在一定差距。
張安詳甚至認為,在整個電子信息產業鏈中,東莞只占有了1/4的利潤。
但培育大項目也是有難度的。劉炯賢說,即便將大項目作為培育重點,但過程還是得一步步來。只有通過精心的服務才能留住企業,吸引企業進來,形成良性循環。
光一個規劃是不夠的
根據規劃對電子信息產業的定位,在產業布局上,東莞將整合全市資源,發揮各區鎮制造業優勢,重點根據石龍、石碣、清溪、虎門港四個片區的產業特點,按照“錯位發展、資源共享、聯動互補”的原則,打造四個示范區,對其他鎮街產生示范帶動作用。
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初期,東莞采用以鎮街為主體,自發式發展的思路,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缺乏統一規劃,所以產業布局非常分散,各鎮街產業優勢特征也不明顯,產業同質化水平較高。
以鎮街為區劃單位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是東莞電子信息產業的突出特點,而各鎮街間電子信息產業缺乏統一規劃與協調發展,產業資源競爭明顯,導致東莞市電子信息產業呈離散式分布,難以通過地理集聚形成不同的特色化產業集群。因此,東莞大型產業基地少。經過多年的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雖然形成了較大規模,但從整體來看,真正集聚相當數量企業、形成相當產業規模的大型產業基地較少,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缺乏應由大型產業基地發揮的產業集聚和引領的作用。
不難看出,加強資源整合,實現鎮街錯位發展,是整合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資源的重要路徑。但這條路能行得通嗎?各界對此不是沒有自己的小算盤。
某鎮一位不愿具姓名的官員說,東莞真正注意到電子信息產業的規模和重要性是在上世紀末。電子信息產業之所以有今天的規模,靠的還是早期資本轉移的市場自發行為?,F在的問題是,雖然規模上去了,但同質化嚴重。不過,由于鎮域經濟發展的相對獨立和考評體系,很難在短期內真正實現資源共享、錯位發展。
這位官員說,電子信息產業是個很好的面子工程。短期內也很難實現利益均衡化發展。在一些優質項目的爭搶上,很難做到“聯動互補”.可見,規劃中的原則,是個理想境界。要實現規劃中的理想境界,關鍵要看市里具體的統籌決策,光一個規劃是遠遠不夠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