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戰記:爭奪光伏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必須在這17家企業中挑選出一到兩家。宋登元說,光伏領域的競爭最激烈,如果科技部不設條件限制每個省市最多只能申報一個名額,光伏領域得有50家都不止。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5463.htm“大家都知道金字招牌的好處,都玩了命。”宋登元說。起初,宋登元擔心尚德也會參與進來。
8月25日左右,科技部組織專家在內部開始對遞交材料的17家企業及轉制院所進行初評。一位參與過初評的專家說,17家企業實力都很強,大家爭論很激烈。
科技部基礎司一位官員說,此次初評17家企業并不知情,完全是封閉式的。“由于重點實驗室看重的是一個企業的研發實力,比較之后英利集團和天合光能的實力就顯現出來。”上述專家說。
在重點實驗室評審中,原則上是一個方向只設一個。英利集團和天合光能被認為都有各自的研發優勢,并且企業自身實力在業內也是公認的。
在此期間,河北省科技廳副廳長穆鐵學多次帶著英利集團的申報材料找科技部相關領導,為英利集團“搖旗吶喊”。
兩家企業實力被認為在伯仲之間,而之前在其他領域一個方向上也有過設立兩個重點實驗室的先例,科技部最終決定在英利集團和天合光能兩家企業各設立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誰的標準?
1月15日,落戶英利的重點實驗室正式奠基。宋登元說,這個重點實驗室依托的是英利的全產業鏈,這是其他企業比不了的。“擁有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就能成為行業標準的引領者。”
去年,英利的光伏組件產量達到555兆瓦,落后于無錫尚德的640兆瓦,在中國排名第二。旗下子公司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于2007年6月8日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目前,宋登元團隊正組織撰寫建設報告。這個報告今年2月26日就要交,交了之后科技部還要組織專家進行論證,論證通過后就可以開始正式建設。
據介紹,實驗室的總投資為5.4億元,為期兩年完成,規劃總建筑面積6.08萬平米。實驗室下設四個中心和一個基地。分別是硅材料研究中心、光伏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心、電池組件研究中心、應用系統研究中心和中試基地。
宋登元介紹說,實驗室初期的人數在70-100人,目前已有50-60人,還要招聘一些學術帶頭人和行業內的精英。“有了這個平臺就可以唱戲了。”宋說。
另外一個關鍵之處在于,這個實驗室具有排他性,不會重復建設。“為什么大家都搶著做這個呢,就是因為它還有排他性。英利申報了這個實驗室,別的企業就不能再申報了。除非你有更特別的技術,別人做不到的。”宋登元說。
評論